医疗机械

人民大会堂为何是奇迹建造前1吨钢筋都没有

发布时间:2023/6/6 14:09:28   

“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岩大台阶,迎面是十二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

课本里的人民大会堂气势雄伟、庄严肃穆,令人神往。即使按照现在的标准评判,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国家级建筑依然可圈可点,有太多值得专业人士细细品味研究之处。

年8月17日到3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

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建设一批重点建筑工程。

这个想法是毛主席最先提出的,毛主席希望能够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把全世界共产党的领导都请到北京来观礼。后来经过中央综合研判审定,确定了十大建筑工程,人民大会堂的建设项目位列榜首。经过多位专家实地调研选址,人民大会堂被规划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毛主席对人民大会堂提出的要求是:

“要搞个能装下一万个人开会,人吃饭的地方。”

北京市人民政府接到建设任务后,高度重视,由常务副市长万里同志牵头,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经过与专家、施工单位的多轮接洽,要求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要在满足中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美观和民族风格层面有所突破,既要确保工程的质量,还要兼顾艺术性的展示。

随后,北京市政府开始面向全国征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全国各地的设计院和民间能工巧匠热情高涨,投稿踊跃,可是最终征集上来的60多个方案都没有通过。因为这些方案大多都是仿古建筑设计理念,如果照此设计,等于另修一个“故宫”。故宫虽好,却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皇权”,与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背道而驰。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他的设计理念:中而不古、西而不洋,一切精华皆为我用,并强调要经济、美观、安全。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不过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我国优秀的建筑设计单位迎难而上,3套新的设计方案摆上了指挥部的桌子,分别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提供。

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连夜召开会议审定大会堂设计方案。经过与现场人员的商议和反复对比,最终决定采用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设计方案。这套方案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建筑的防雷电设计,采用了笼式避雷网,比国外的相同案例早了18年。

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确定的同时,搬迁工作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人民大会堂占地面积15公顷,原来的地面上有平房近间,住了多户百姓。短时间内完成如此规模的拆迁难度可想而知,放到现在,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当地老百姓一听说是要建人民大会堂,立刻高举双手拥护。没人问政府多要一分钱,更没有钉子户赖着不走谈条件,全都是第一时间回家收拾细软,带上一家老小以最快的速度投亲奔友。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就这样发生了,短短10天之内,规划用地上的所有单位和居民全部撤离,原来热闹的街道上变得鸦雀无声。

清运团队随后入场,把地面所有的附着物全部铲平运走,望上去令人神清气爽,这也就预示着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程可以正式启动了。但是基建团队带着百分百的热情进了场,却一下炸了锅,作为基建部分最关键的材料钢筋竟然少得可怜,经过盘点,仅有不到1吨的钢筋。用这点钢筋给人民大会堂打地基,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筑行业也是一个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钢筋不足,其他建筑材料也是捉襟见肘,这活要怎么干啊?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东西实在太多,钢材产能本就有些吃力,突然一下子要建设一大批10年庆的工程,材料不足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工程建设指挥部了解情况后,向周总理请示意见,问是否可以进口钢筋满足建设需要。周总理说:

“人民大会堂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也是中国独立自主的象征,绝对不能用洋货,我们有这个能力生产出建设所需的钢筋,我们有信心创造建筑史的奇迹。”

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国庆工程指挥部立即发出征集大量国产钢筋的请援函。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钢材加工厂立刻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很快,包括钢筋在内的大批建设物资源源不断从祖国的东南西北朝北京涌来。有了充足的生产物资作保障,施工单位热情高涨,干劲冲天,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从年10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

都说万事开头难,人民大会堂建设初期也是好事多磨。11月,在大会堂西南角做土建施工的工人刨出了几块鹅卵石,我们知道鹅卵石一般是在大海或者河流附近才有的,如果地基下面是河道,必然给地基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施工队一开始还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然而当他们继续下挖的时候,一条古老的河道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大家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为了保障地基的牢固,指挥部决定将地基深度扩大到8米,彻底消除流沙和淤泥对建筑的影响。可是上世纪50年代根本没有先进的挖掘设备,全都靠人力肩扛手推,施工人手严重不足,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又是指挥部的一个号召,来到现场参加义务劳动的民众络绎不绝。据统计共有超过30万人次参与到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劳动中,1个月之内,竟然把整整20多万立方米的渣土用纯人力运走,回头想想依然充满了无上的感动和自豪。

工地上各种机器昼夜轰鸣不休,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极高,却没人叫苦喊累,反而自发开展工作竞赛,比着劲地工作。钢筋工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和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李瑞环就是竞赛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会干,更会巧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拼搏奋斗,带动了全体工人的工作热情。

中国一直秉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为了缓解武汉当地床位不足、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设计和施工团队殚精竭虑,不眠不休,用“中国速度”建设了火神山、医院;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也都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完毕,奔赴抗疫一线战场。“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出征夜”,当国家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总能见到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抛家舍业,冲锋在前,令人钦佩。

年12月初,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基础混凝土已经全部完工,大礼堂和常委办公楼也进入到混凝土浇筑阶段,项目进度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到年3月11日,国庆工程会议上,确定了大会堂的竣工时间,工程也正式进入到倒计时的关键阶段。5月开始,前期土建工程全部结束,人民大会堂全面进入到装修阶段。

装修过的人都知道,硬装是有着严格的顺序的:先是电工和水暖工做基础的水电走线,然后瓦工进场铺瓷砖,木工做柜子和吊顶,油漆工刷墙,接着铺地板,安门窗。一个普通民宅要完成这一套流程,大概就需要3个多月,多则半年。而偌大的人民大会堂也要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硬装和软装的全部施工流程,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为了完成装修环节的提质增效,所有工艺环节的工人可就没有什么顺序了,一股脑全部进场同时施工。不过这样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赶工期,大兵团施工的作业流程也不熟练,施工中常常出现不合理的工序颠倒问题,经常要进行返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期也被延误了一些,可能这就是“欲速不达”吧。

工期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指挥部不得不再次召开五级干部会议集中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集思广益后,决定制定综合统筹安排,把有关协作单位和各个工种统一调配,合理安排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联合行动。

对于多工种联合施工造成的拥挤情况,工人们另辟蹊径,推出“支架悬空脚手架”的办法。他们在30米高的空间内,用杉木搭建出多平方米的悬空脚手架,开展立体作业,工种之间在不同的高度开展作业,互不影响,最多时共有7层作业面同时作业,施工效率大为提升。这项创新最大限度缩短了工期,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一次创举。

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工人们发明了“梅花焊”、“电动六头打眼机”,还创造出了“推车式地板刨”等等。用这些“野路子”机械设备不但提高了建设效率,也印证了主席说的那句话——“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年8月下旬,人民大会堂的装修工程陆续完成,指挥部开始对关键部位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进行测试。为此指挥部专门组织大批解放军战士站在二楼挑台最前端,测试建筑的牢固程度,经过细致的排查,确定装修并无安全性和功能性缺失,部分小毛病也在随后的修复工作中得到彻底解决。

年9月9日,毛主席亲临人民大会堂工地,在建设指挥部相关领导陪同下,从北门进入视察大会堂的建设进展。毛主席走上二楼,站在最前端问道:“二楼要是坐满了,不会出问题吧。”万里面带微笑,回道:“请主席放心,我们的施工工艺完全没有问题,承重能力也经过多次的测试,绝对安全。”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又登上主席台环顾四周,又抬头看看大会堂顶部的闪闪繁星和中心醒目的五角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突然,主席回过头来问万里:“万里同志,现场总指挥是哪位同志啊?”万里指着身边的张鸿舜说到:“张鸿舜是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长,也是人民大会堂建设项目的总指挥。”

主席转过头看向张,正色问道:“张鸿舜,搞建筑,你是内行还是外行啊?”张被这么一问,很是慌张,但也只能实话实说:“主席,我不是科班出身的,只能算是个外行。”主席哈哈大笑,拍着张鸿舜的肩膀说:“多亏你是个外行,才敢接手这么难做的工程,无知者无畏啊。那些内行,他们懂得越多,胆子越小啊。”现场众人如释重负,环顾四周,无不百感交集。

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正式交付使用,由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年3月30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此后全国人代会全体会议都在此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5、10年份的国庆节,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庆祝纪念活动。修建纪念性建筑是最能直观表达象征意义的方式之一。如今,建筑公司凭借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充足的原材料,在几个月内一座高大建筑物就能够拔地而起甚至封顶完工。但是60多年前,在材料相对紧缺、技术又极其落后的时代,短短10个月的时间,人民大会堂就从一张蓝图变为现实,且精美程度远超我国同类建筑水平,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成就。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理念是颠覆常识的,从建造过程来看,更是集全国之力、万众参与的群众运动。人民大会堂的修建,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人民大会堂堪称传奇的建造过程,不但记录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同样谱写了一曲经久不衰的盛世赞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