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中国呼吸机全力生产供全球

发布时间:2022/8/9 20:30:15   

来源:海外网

BMC怡和嘉业生产的Y-30T无创呼吸机。BMC怡和嘉业供图

图为第三批中国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携带呼吸机等中方捐助的医疗物资抵达米兰。(新华社发)

图为在辽宁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无创呼吸机。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图为在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谊安奥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生产呼吸机。孙明旭摄(新华社发)

国内的呼吸机制造商最近太忙了,订单电话就没停过。技术研发人员也上生产线,24小时三班倒……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巨量的订单需求,有的订单已经排到第三季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确诊人数不断增长。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各类医疗防疫物资都出现供应吃紧的状况,“续命神器”呼吸机全球抢购。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中国,生产秩序有序恢复。呼吸机订单如雪片飞向中国厂商。

呼吸机能续命

“2月初日产能只有两三百台,现在达到了台,每天都有上百个海外询单,已经排了几万台。”国内无创呼吸机厂商、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BMC怡和嘉业)市场部经理姜栋对本报记者说。眼下,BMC怡和嘉业正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产能,以应对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订单。

全球疫情蔓延,呼吸机需求暴增,BMC怡和嘉业现在的场景,是中国呼吸机厂商竭尽全力满足全球呼吸机市场需求的缩影。国内呼吸机厂商纷纷开足马力,24小时机器不停转,全力以赴提高产能。

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各国政要、医疗机构负责人在各个场合呼吁增加产能或扩大进口。“关键是呼吸机、呼吸机、呼吸机。这是最迫切的需要。”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用最直白的方式强调呼吸机的重要性。

呼吸机究竟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肺作为呼吸器官,其作用就是吸入并分解氧气,维持生命活动。而新冠病毒瞄准的“靶子”,就是人的呼吸器官。患者肺部遭到新冠病毒攻击后,功能受损,产生大量黏液,有些患者无法通过自主呼吸获取氧气。对这类患者救治时,通常会采取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和挽救治疗等几种治疗手段。其中,有创呼吸机在医疗器械中级别更高。对这些患者而言,呼吸机,攸关生死,它虽不能杀死病毒,但可以续命,为临床治疗、消灭病毒争取宝贵时间。

全球呼吸机市场缺口有多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资料,每6个新冠患者中,会有一人出现重症和呼吸困难,从而用到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果病情恶化,还会用到有创呼吸机控制性通气。

根据比较悲观的估计,美国总共将有96万名患者由于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机,但美国只有大约20万台这样的机器,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老化,无法立即使用。欧洲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统计称,欧盟呼吸机缺口至少高达2.5万台。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呼吸机短缺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全球范围内,对呼吸机的需求量是目前医疗机构拥有量的10倍。

使用周期较长加剧了呼吸机短缺的严峻性。业内人士指出,对重症患者而言,体外输氧不可间断,只能由一名患者固定使用,不能随意在患者之间随意调换。而一名重症患者的使用周期在10天左右。

急缺呼吸机的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3月中旬开始,随着海外感染人数迅速攀升,呼吸机市场缺口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呼吸机产能占全球1/5的中国,成为“地球村”的希望:中国民间机构向纽约州捐助的台呼吸机于上周抵达、台呼吸机从中国运抵英国、西班牙向中国采购多台呼吸机……中国厂商目前已签署呼吸机国际订单超过2万台。在4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3月1日以来,中国已出口呼吸机1.6万台。

全力提升产能

中国呼吸机厂商能否复刻口罩产能增长的奇迹?

实际上,春节期间,许多厂商在政府协助下解决零部件短缺、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后,便开始高负荷运转,助力国内抗击疫情。作为国内呼吸机龙头企业,深圳迈瑞大年初二紧急召回放假回家的技术骨干,全力复工复产。

随着国内订单交付基本完成,火力转向海外订单,呼吸机厂商来不及休整,甚至比以前更累。“最近,我们每天工作时间从朝九晚六调整到晚10点,周末也不休息,员工人数不足,就把各个职能部门员工,都紧急动员到生产线。”姜栋说,“在核心工序上还是依赖熟练工人,其他人培训后可以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一切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产能。”

另外一家位于北京的医疗器械大厂——谊安医疗也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麻醉机、手术床生产线都被改造用来生产呼吸机,24小时不停转,3个多月的出货量已超往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超级智能工厂,一条机械手臂相当于10名工人,一条智能产线是位工人的2倍效率,呼吸机日产数量从台增长至台,但其待发订单还是排到了4月底。还有一些厂商,订单已排到第三季度。

中国医疗器械电商平台贝登医疗供应链总监吴传普说:“中国所有的呼吸机厂家都已达到了它们的产能极限。”

前段时间,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口罩产能,不仅口罩企业纷纷增产,更有许多厂商“跨界”加入口罩供应大军,中国口罩供应迅速从万拉升到上亿只。呼吸机为何难以复制这种模式?

跨界转产需要克服更多困难。和口罩不同,呼吸机制造涉及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还有硬件和软件的调试和兼容,更需要专业员工和严格监管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对于专业医疗设备制造商而言,生产一台呼吸机可能需要40天时间。从零起步的跨界企业甚至可能要花费18个月才能实现量产。改造生产线、技术壁垒、质检审批等多个难题也成为跨界企业的“拦路虎”。面对诸多限制因素,短时间内跨界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零部件供应是呼吸机产能增长的制约因素。姜栋表示,BMC怡和嘉业的“呼吸机零配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不用担心上游产品的供应问题”。不过,其他厂商就没这么幸运,压缩机、比例阀、涡轮、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南京一家生产呼吸机的医疗设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比例阀来自德国、意大利,涡轮风机来自德国,压力传感器来自美国。“我们也在尝试使用替代物料,但呼吸机对设备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有严格要求,只有解决源头供应商的物料配给,才能保质保量地提升产能。”

鱼跃医疗负责人也坦言:“国产风机的噪音、转速,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均与国际领先的品牌存在差异。但我们会努力在国内寻找可替代的配件,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严谨的验证,并进行相关定制等。”

出海考验重重

重担压到了中国呼吸机厂商身上。疫情之下,不断增长的需求,纷至沓来的订单,对国产呼吸机厂商来说,也是一场战斗。

为向有关国家及时提供帮助,企业竭尽全力,政府多方协调,中国尽最大努力。3月29日,中国工信部召开重点医疗装备产业链协同扩产视频会,组织国内有创呼吸机重点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摸底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研究产业链协同扩产措施。

在供应链上殚精竭虑,在生产线上争分夺秒,只是这场战斗的一部分。要想让救命的机器到达真正需要的医疗机构,还有很多道槛要跨。

暴增的需求,使呼吸机价格水涨船高,一些囤积居奇的中间商看到赚钱的机会。“甚至存在一个人买几千台的情况。”有呼吸机生产商表示,一款呼吸机的价格甚至可以在一小时内连涨几万,除了上游零部件涨价、国际航班费用上升所导致的成本抬高之外,炒卖行为也让呼吸机的价格“一天一个样”。

有鉴于此,谊安医疗、BMC怡和嘉业、安保科技等几家呼吸机制造商,先后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战疫物资群”中发表声明:坚决抵制恶意囤货、哄抬价格、虚假交易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鱼跃医疗则表示,会详细询问买方对产品的了解程度、收货地点、出口要求、市场、用途等信息,从而筛选掉一些买家。

作为医疗器械,国产呼吸机想要进入海外市场,相应的准入证明也是一道关卡。比如美国要求FDA,欧洲要求CE,获取这些证书颇费时日。工信部介绍,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

为应对疫情,一些国家开通应急通道,放宽准入标准。但进入当地市场对企业来说只是刚刚开始。想在海外市场走的更深、更远、更稳,还需要注重专利和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

BMC怡和嘉业进入美国市场时,某呼吸机巨头公司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调查”,同时向美国南加州地方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经过4年鏖战和巨额资金投入,双方达成和解,BMC怡和嘉业得以在美国市场开疆拓土。“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产品属于自主研发。在外贸领域做了很多年,一直注重专利保护,公司在国内外均申请了大量专利。如果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忽略这一点,可能会面临风险。”姜栋说。

疫情终会过去。中国呼吸机要想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积累中国制造的国际信用,产品品质是关键。“一定要保证中国品牌的质量,我们走过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中国品牌在全球得到了基本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医疗器械更应该给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增光添彩。”迈瑞医疗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康朴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4月10日第10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3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