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新华医疗工匠老钳工李军坚持做无数设备

发布时间:2022/11/2 12:28:07   

编者按:

成立于年的新华医疗是我党我军早期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七十多年的发展让这家红色企业一步步地覆盖全国,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这些都离不开新华医疗工匠们的默默付出。

他们有着高超精湛的技艺,默默坚守在企业第一线,他们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的匠人精神,完成大担当。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工作耐心专注、执着坚守和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弥足珍贵。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新华医疗这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匠人,他们历经磨练,用一生的坚持专注于热爱的事业,向着“百年新华”阔步前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许炳棋

平米的放疗部生产车间,以设备的灰色和工装的蓝色为主色调,耳边回荡着设备加工调试的声响,间或还可以听到几个工人低声的探讨……

钻眼、修配、安装、调试,这些几乎占据了李军过去25年工作生活的四分之三。“从一无所知到阅历丰富,新华医疗就是我一步一步成长的土壤。”身着蓝色工装,戴着一副厚厚的银边眼镜,李军称自己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钳工。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这位老钳工兢兢业业,坚持做着新华医疗无数设备器械背后的可靠后盾。

调试精确到一毫米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

在一台3米高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面前,身高1.72米的李军显得格外渺小。

手扶着机器、踩上凳子、站稳低头、比着刻度尺弯腰调试,没有丝毫的停顿和犹豫,熟练的动作显然已经在日日的调试工作中演练过无数遍。

“调试是个精细活儿,不能有丝毫误差。”工作台上是一张坐标纸,每一小格都是以毫米来划分,“调试的时候基本是用光束来代替原来的射线,眼和手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让光束与刻度完全重合。”

在这样不到20平米的调试间里,李军常常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等到设备调试完毕的时候整个身体也僵了一半。而这样的环境往往伴随着高能量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累计到一定程度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公司都会组织调试工测试身体里辐射数值。

“像我们这样的电离辐射调试工,属于特殊工种了,但每个设备,从组装到最后的调试成功,咱们必须负责到底。”

层层加固、隔离,3米后的隔离墙隔得住辐射,隔不住李军一颗负责到底的心。

不浪费任何一个零件、一件物料

有着25年机械装配经验的李军,专业、专注、勤于思考且珍惜每一个零件。

客户服医院处理的报废的西门子治疗床,放置在仓库的角落里,蒙了几层灰。李军看到后心生不忍,决定对两台旧床的机械和电气部分进行升级改造。“每一台设备都是我们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拼起来的,在我们眼里这些设备也有生命,把没用的变成有用的也是我们钳工的职责。”

说干就干,李军和姚海涛利用生产间隙和业余时间,拆除、安装,反复修改,最终改装成了两台加速器升降调试平台。而当时加速器调试只有外购的一个升降调试平台,生产人员为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来提高生产效率。李军与同事制作的这两个调试工装一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当时的生产压力,解决了制约加速器批量生产的难题。

其实,这样的“变废为宝”不止一次。以前加速器生产从仓库领取机械件时,因为零件众多,每次只能领一部分,组装调试完成后再领取下一部分。李军发现有一部分零件领出来后暂时用不上,只能长时间放置在车间的组装区,还有一部分当时组装需要的零件没在组件领料明细里,只能反复停工、领料,造成极大的怠工。

李军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每次领料李军都会拿上一个记事本,把暂时不用的物料和急需但缺乏的物料统计出来,经过汇总整理,重新写一份加速器分部领料明细表,让工艺人员及时调整了领料流程。

“无论是改造还是专利,咱们其实没什么大想法,就是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李军说,这其实就是大部分普通钳工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19岁入职,45岁仍然坚守在生产一线,李军的身上不仅仅带着一种对工作神圣的责任感,更附着一份不忘初心的热爱。

“每次组装、调试都是和一台设备新的接触,在新华医疗激情澎湃的工作氛围里,越干越投入,越干越喜欢。”从李军闪着光的眼神足以看出,这位老钳工用热爱与责任浇灌的工匠精神——肩负责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兢兢业业做每一台设备背后的坚强后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3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