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优势 >> 除了口罩消毒液自主车企搞过的副业有多野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都向疫区伸出了援手,自主车企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之中,有的直接捐钱,有的捐救护车,有的研发N95级别空调滤芯......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才是最急缺的物资。在“一罩难求”的背景下,不少车企火速办起了“副业”,纷纷“转行”做起了口罩生产,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汽车厂商生产口罩太神奇?非也!事实上,汽车已经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了,也是工业生产技术的集大成者,具有强大的柔性及可塑性。既能造汽车,还有什么工业产品是汽车厂造不出来的呢?如果你将目光再放远一点,你会发现,一边造着汽车、一边玩起了副业的汽车厂绝不是一个两个。而且,他们的周边副业,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的做的还相当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自主车企们搞过哪些“副业”,看看有多毁三观。
新冠疫情期间自主车企做了什么跨界?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五菱
两周前,一张印有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海报,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五菱率先响应国家号召挺身而出,转型生产人民最需要的口罩,成为全国第一家投产口罩生产线的车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并且14条口罩生产线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下线,日产量达到万。如今,五菱已经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了专业检验,成为了一家具备口罩研发生产、经营等相关资质的汽车企业。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算是另类,不光联合供应商建成了口罩生产线,还在2月19日下线了第一台全自动化“五菱牌”口罩机,仅用76小时就完成了10天的工作量,造出了第一台五菱牌口罩机,成为国内第一家既生产口罩,也生产口罩机的汽车厂商。目前,五菱生产的口罩,都捐给了柳州市政府用于防疫工作,免费的。
有机构曾测算过,按中国总人口和出行人口的比例,中国的每日口罩缺口高达1.8亿/天!但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正常情况下,中国口罩的最大产能为多万只/天,而随着车企迅速开启“硬核”跨界,汽车牌口罩加入,口罩短缺情况逐渐减缓。随着复工范围扩大,中国的口罩产能已经恢复到往常水平,甚至产能还在不断爬坡创造“奇迹”。截至2月22日,我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万只,是去年日产能的2.7倍,近20天以来,中国已累计生产口罩5.7亿只。这样的中国速度,值得点赞!
代工出奇迹的比亚迪同样出色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口罩供给量约占到全球的50%,所以要改善医疗物资的匮乏只能靠自己。同为最先响应号召的车企之一,比亚迪把这个任务委任第九事业部,主要是因为该事业部拥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并拥有厂房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如今转产口罩和消毒液,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比亚迪在2月8日宣布开始转产口罩和消毒水。根据该企业公布的规划,消毒液和口罩最早将于2月17日出货,其中医用口罩产能高达每天万只,消毒液产能为每日5万瓶,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这个目标产量相当可观,但这批物资暂时并不会针对消费者个人销售,而医院进行调配使用。
2月22日,据比亚迪汽车官消息,比亚迪免洗手消毒凝胶已顺利获得卫生许可证,首批医用级免洗消毒凝胶已于2月16日发货给一线的抗疫人员。此外,比亚迪还宣布补加消毒凝胶生产线,将日产能扩大至30万瓶。继援产口罩和消毒液后,比亚迪又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跨界技能——生产口罩生产设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月21日,汕尾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新增经营范围变更,新增业务为“口罩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成为跟五菱一样口罩与设备“两手抓”的车厂。
解决内需为国分忧的广汽集团
广汽集团“口罩生产”这件事上的表现,可以说走在前列。作为一家员工近12万人的车企,配套销售人员约有25万人,在国内“一罩难求”的情况下,口罩需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在疫情严峻的现实面前,制造业企业应担当起社会责任,为国分忧。所以,2月5日广汽集团决定自制口罩。凭借其先进的制造体系、人才优势,快速组织动员能力。从决定转产自制口罩到实现量产,广汽集团前后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成就争分夺秒的“广汽速度”。
2月5日,广汽集团决定自制口罩,第二天就开始考察供应商。第三天,广汽部件中心工程师就开始赴东莞学习,几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掌握了原本需要两周培训的内容。在掌握技术后,他们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战,就组装出了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期间也解决了资质、原材料等问题。广汽集团已在2月22日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2月底将完成30台。
2月20日,广汽自制口罩实现批量生产,5条生产线同时开动,每日产能已达到25万只左右。但为了尽可能满足目前巨大的口罩缺口,这个产量还在不断提升,自制口罩到2月底可日产百万只。未来,工厂无尘车间将改建成口罩生产车间,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万个以上。除了供给广汽集团的口罩生产,还将为其他国企转产口罩提供设备支持。曾庆洪说:“口罩量产让我非常激动,不亚于看到我们的新车下线。”
直接生产N95“抗病毒”汽车的吉利
新冠疫情期间,吉利控股集团的支援动作也走在前面,从设立2亿元人民币专项基金,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到投资3.7亿,30天量产能达到N95口罩级别的抗“病毒”汽车,为各地一线战“疫”进行驰援,吉利抗疫在行动!
相比于前面的车企,吉利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研发当中,不久前,吉利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成立专项攻坚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国内首个真正以“N95型口罩”为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首批产品将率先装备在吉利汽车捐赠疫区的辆嘉际上,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移动空间。
此外,原定2月14日情人节上市的吉利ICON,为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风险,特地将吉利ICON线下发布会延迟到2月24日并改为5G线上直播上市。更重要的是,作为“健康安全”第一车的吉利ICON,将成为行业首款全系标配“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的量产车型,率先搭载具备车内病毒防范功能的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可达到与“N95”口罩同等标准的防护能力,这也是吉利在车内空气质量技术上的一次升级攻坚。
自主车企到底有多新奇?
有时候,副业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毕竟大家都非常懂“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除了造车之外,有不少车企在其他行业都有了些成就,比如国外的本田发布私人飞机JET、特斯拉发射火箭SpaceX、大众畅销的咖喱香肠等等,还真刷新了大家的三观。当然,国内的一些车企也闲不住,只不过相比国外各种新奇刺激的“副业”,国内自主品牌的选择明显更接地气,比如以下这几个。
摊子铺很大的奇瑞
要论哪个车企野路子更多?奇瑞应该第一个站起来吼一声的。作为安徽的国企,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财大气粗的奇瑞,喜欢把摊子铺很大,旗下产业包括汽车、汽车零部件生产与研发、造船、金融投资、服务贸易等业务,业务范围遍布海外80余个国际和地区。目前总资产多亿元。然而除了汽车,其他板块都不太挣钱。
近几年,汽车业务也做的不怎么出彩,除了捷途的成功、旗下观致、凯翼都是不温不火。我们都知道奇瑞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都是自主制造,品质还不错这点比一些自主车企强不少!
其实奇瑞还有一颗下海的心,船舶业务作为奇瑞旗下六大板块之一,旗下的芜湖造船厂是国内军工造车企业,也是中国船舶出口的骨干企业、国家军用辅助舰艇的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最近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巴西海军未未护卫舰计划“塔曼达雷”级的最终竞标商相关消息引起大家的注意,此次,最终获得该级护卫舰竞标的厂商有英国宇航防务等以及中国奇瑞集团芜湖新联造船厂。
没想到奇瑞不但能造车,还能造战舰!奇瑞不但能造战舰、造车,还能造飞机!奇瑞在年就成立了芜湖钻石航空,主要是通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而且已经投产并交付给客户。奇瑞发动机也出口到了美国,奇瑞还有家机器人公司,其生产的埃夫特机器人出货量第一名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奇瑞真的是都能造啊!
离不开新能源的比亚迪
老实说,比亚迪本来就不是造汽车出身的,电池、新能源、各种代工才是发家致富的产业。当然了,目前汽车板块的产值已经占到了整体产值的一半,是第一大板块了,自然成为了“主业”。论数量,比亚迪的业务范围没有奇瑞广,但是某些领域足够拔尖,比如IT和新能源都很强。另外,现在比亚迪的轨道交通产业也有声有色,云轨就是其产物。
其实,比亚迪的主业应该是电池,副业才是汽车,毕竟比亚迪起家是靠电池,电池优势+汽车制造技术=新能源大牛。王传福是个聪明人,两个优势互补的行业在一起就是一个更优秀的行业,而且比亚迪还制造电动大巴出口全球多个国家、电动卡车、电动叉车等等。
提起比亚迪的混动车,其出色的加速性能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早几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只能算是副业。这家电池起家的企业,曾在短短两三年内将电池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一,时至今日,比亚迪的电动大巴依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某些国家的市占率甚至超过了80%。
但汽车并不是比亚迪的终极目标,解决交通问题才是。于是比亚迪将目标瞄准了云轨,一种中小运量的交通工具。从年云轨发布至今,比亚迪已经与国内外二十多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最近的项目是位于巴西萨尔瓦多的一条跨海云轨,合同金额近7亿美元。年10月13日,比亚迪历时5年,投资50亿元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在深圳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表明了比亚迪将正式步入第四大产业——轻轨(前三大产业分别为IT、汽车以及新能源)。云轨其实只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中车早有推进,不过名气没比亚迪这么响亮而已。当然,隔行如隔山,比亚迪能切入中车完全垄断的轨道交通市场,这本身就很了不得。奇瑞造船,比亚迪就造列车!
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和业界领先的ODM和EMS供应商,凭借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比亚迪为全球移动通讯终端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测试、装配及售后等“一站式”服务。主要客户为苹果、三星、华为、联想、惠普、东芝等全球品牌。比亚迪早期可是有着电池大王的称号。比亚迪的传统燃油汽车虽然不够惊艳,但是其新能源和IT还是很厉害的,轨道交通板块再过几年说不定有机会超过汽车板块。以电池为基础,比亚迪这几种副业都做到比较领先的。
实干型领头羊的吉利
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吉利集团汽车板块发展的有声有色,但副业范围涉猎相当广泛,包括摩托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收购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其他板块貌似没有多大名气,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
吉利早期是靠冰箱、零配件起家,旗下的零部件板块至今仍在未吉利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和支持。造摩托车也挣了不少钱,是我国最早试制成功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的企业,素有“踏板车王国”之美称。
没想到,吉利还有涉猎装潢材料吧?而且还是在这个领域顶尖的存在。台州吉利装璜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吉利集团的核心层企业之一。是氟碳铝塑板、氟碳铝单板专业生产厂商,也是国内最大最早的铝塑板生产企业之一。企业目前拥有生产流水线11条,总资产超过3亿元,各类装璜材料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
吉利汽车进入全球市场的必然途径就是壮大自己,而除了汽车业务之外,还要不停的买买买,收购沃尔沃、宝腾、莲花、戴姆勒公司股份,吉利的初衷就是实业,有了收购沃尔沃的海外并购经验,吉利募集资金的能力毋庸置疑。吉利造飞机完全延续了其近些年来买买买的土豪作风,年收购了一个美国做飞行汽车的公司。这家叫做Terrafugia的公司,获得了飞机制造的门票,并积极探索未来出行方式,也发布了一款可以飞行的汽车。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还投资数十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委托,投资建立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是中国首个专门培养汽车车辆工程硕士、博士的研究生院,已有近60名研究生毕业。
一步步封神的五菱
翻翻五菱汽车的发展史,就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真的不是一句空话。而在五菱汽车的漫长发展史中,曾涉足过不少其它行业。比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菱最早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为了响应彼时国家号召,就曾更名为柳州拖拉机厂,并成功试制生产过拖拉机,成为当时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辆一度达到0台,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
到了七十年代末,为了主动应对市场需求的转变,五菱又曾转产多功能缝纫机和自动棉织机;而直至八十年代,五菱才用手工敲打和靠模等方法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微型货车,从而实现微车制造业的零突破,再到后来多个爆款车型出现,为此后五菱的“封神”奠定了基础。
靠卖房给造车续命的海马
海马是个任性的家伙,年成立的它,旗下拥有汽车、金控、置业三大业务,并没有在汽车业务一棵树上吊死。在汽车领域属于二线品牌的它,近几年过得并不是很好,一度被外界认为在汽车寒冬的年赔钱赔到几乎连X裤都没有,整体销量已大不如前。但正当大家认为它已山穷水尽之际,年底公布的财报显示,非但没有钱,还实现了盈利!
那么海马的钱是从哪里来呢?答案很简单,副业撑着呗!海马算是汽车厂商当中在地产和金融领域发展的相对较好的,目前已完成郑州、武汉、海口、开封等城市的战略布局。重点是海马的楼盘在郑州属于高端楼盘,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于是出现了海马拿卖房的钱补贴造车的做法。但不管副业多么赚钱,海马在汽车领域还要奋起直追,多造些让人记住的车才有出路,哪怕现在福美来系列给人的印象依旧深刻。
总结:
由此可见,车企发展“副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些品牌造车本来就是“跨界”。毕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多元化的营收业务更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壮大。不过我们也看到,不少国内车企的“副业”停留在地产、金融行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只有少部分车企涉足机器人、飞机、军舰等顶尖产品,期望未来我们的自主车企能多点开花。而在疫情期间“一罩难求”的困境下,广汽、五菱、比亚迪等车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迅速“转行”生产口罩的行为确实值得大家点赞,也展现了他们应有的担当和实力。(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钟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