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市场 >> 高瓴,今天在张江收获一个IPO市值400
上海张江,又走出了一家医疗上市公司。
投资界消息,11月2日,国内知名手术机器人独角兽——微创医疗机器人正式挂牌港交所。此次IPO,公司发售价为每股43.20港元,开盘价为39.8港元/股,随后市值超亿港元。
微创医疗机器人身后,是业内有着"黄埔军校"之称的微创医疗。而微创医疗的故事要从一位60后归国科学家讲起——常兆华年出生在山东淄博,他在美学习、工作企业期间发现,医院大多依赖进口医疗设备。年,他辞去高薪工作,回到上海张江一间小工厂创办了微创医疗。历经20余年,微创医疗成长为国内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从年开始,微创医疗机器人在公司内部孵化,次年便独立出来。从年8月至10月,微创医疗机器人迅速完成了A/B两轮融资,身后集结了高瓴、CPE源峰、贝霖资本、远翼投资、易方达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达亿元。其中,高瓴是目前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
而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诞生地——上海张江,有着中国"药谷"之称。这里有一组数据:张江目前聚集了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多家各类研发机构。而微创医疗机器人,便是张江医疗器械领域的典型代表。一只只医疗圈炙手可热的独角兽,正从这里走出。
36岁博士掌舵,市值亿港元
微创系迎来第三家上市公司
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故事要追溯到年。
资料显示,微创医疗机器人属于微创医疗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在独立之前,它是母公司微创医疗集团内部的一个孵化项目,专注于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直至年,微创医疗机器人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从一个项目变身为一家公司,并在同年启动了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可行性研发活动。
此后两年,微创医疗机器人先后完成了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图迈的设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年10月,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获批进入绿色通道;11月完成了首例临床人体试验。走过5年国产自主研发攻坚路,微创医疗机器人专注于微创伤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渐形成以腔镜手术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三维电子腹腔镜为代表的多科室智能手术解决方案。
而这家独角兽的掌舵者,是一位年轻的专家——何超。他今年36岁,在手术机器人研发上已经摸爬滚打超过14年,是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下属手术机器人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代表、中国医用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首届专家组成员,也是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重量级专家之一。
翻看何超之前的履历——年7月,他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得机械和电子学士学位,并开始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后来,何超选择到天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访问学者。随后两年,他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空间机器人与手术机器人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另申报中国专利5项、美国专利2项。年5月,何超加入微创,并且担任机器人技术负责人。
世上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此次何超能带队微创医疗机器人,离不开一位伯乐——母公司微创医疗创始人常兆华。
年,归国科学家常兆华在上海张江创立微创医疗。他出生于年7月,山东淄博人。从求学生涯来看,常兆华也是一位学霸。年,他到上海机械学院动力工程系学习。虽然他是一名热能工程学博士,但出于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他决定从零开始,只花了5年时间就自学完成本科、硕士相关知识。年,常兆华远赴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工作期间,常兆华直接参与和领衔了微创伤技术在多种癌症治疗方面的工作。当时,该技术在欧美国家的使用已经占到了手术总量的80%以上,但我国只医院和少数医生能实施类似手术,且所用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手术费用比欧美高出数倍,每当看到患者无助的眼神,作为医疗工作者,他十分痛心。
年,在一次"回国省亲"活动中,常兆华动了回上海创业的强烈念头。四年后,常兆华放弃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回到上海张江,在几栋再普通不过的厂房里,创立微创医疗。
20多年的发展,微创医疗从最早的球囊导管起步,到随后的金属裸支架,再到最新的靶向洗脱支架,以微创为代表的国产心脏支架,一步步从跟随者成为全球引领者。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医疗还有着医疗器械领域的"黄埔军校"之称,此次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并非是它第一次拆分子公司上市。此前,微创医疗旗下分拆出来的心脉医疗和心通医疗已经陆续登陆了科创板和港股。今天,微创医疗机器人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微创医疗孵化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市值超亿港元。
半年两轮融资,高瓴、CPE源峰都投了
这是一条两千亿赛道
微创医疗机器人如何撑起亿港元市值?
事实上,微创医疗机器人赴港IPO,异常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