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发展 >> 我们需要更多的CyberOne来推动机器
我们需要更多的CyberOne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8月11日的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亲自向观众介绍了一款能走路、会说话,甚至会“开玩笑”的人形机器人——小米CyberOne,又名“铁大”。
一、能感知人类情感,小米CyberOne横空出世
“铁大铁大,你过来吧!”随着雷军在台上向幕后打招呼的话音,一个有着与人类接近体态、双腿行走的机器人,一步一步迈入镜头。观众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机器人不但能像人一样走路,而且还会说话!只见它手拿一束花,先是与雷军一来一往开了个小玩笑,然后把手里的鲜花献给了雷军。随即,现场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米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就此在全世界面前亮相。
雷军兴奋地告诉大家,这款机器人有个帅气的英文名字“CyberONe”,还有个亲切无比的中文小名“铁大”。从外观来看,铁大全身包括手臂、躯干和腿部,都呈现出科幻的银白色。只有头颈部、以及膝关节为深邃的金属黑色。这黑白相间的机器人,有着1.77米的“全尺寸”仿真人类的身高,它还能以大约3.6公里的时速行走,手臂能够与腿部协调动作以保持平衡,甚至双手还能开合握持物体。
在官方介绍资料里,小米明确指出CyberOne不仅具备人类的形态,而且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具备对人类情感的“感知”能力,并可基于此与真人进行互动。而雷军在发布会现场的演示,则实实在在确证了这个能力。
CyberOne的面世,让业界想到了另一个全球科技巨头特斯拉。不久前,马斯克亲自宣布,特斯拉要在9月30日的人工智能大会“AIDAY”上,推出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而特斯拉方面对擎天柱所做的介绍中,最重要的亮点就是能够理解人类情感,并在与真人的互动中完成各种工作,甚至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中“替代”人类。而CyberOne在8月11日的亮相,说明小米不但推出了在核心功能上与擎天柱极为类似的产品,而且在时间上还比对方更早。
二、人形机器人,小米技术生态突破的抓手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雷军就在年8月10日的年度演讲上,亲自推出了一款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又名“铁蛋”。严格来说,这个铁蛋更恰当的称呼应该是“机器狗”,它拥有与犬类相似的四足行走形态,在尺寸上也与普通宠物狗相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铁蛋内置的AI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进行人形检测、以及行人重识别,因而能够像真正的宠物一般,与人进行充满乐趣的互动。铁蛋推出市场后,被新世代年轻人誉为“年度热狗”。
与铁蛋相比,铁大的“大脑”、“小脑”都更发达,它在电机性能、机身自由度、双足控制算法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因此能够以更灵敏的“小脑”,实现对人类行走姿态的仿真;更重要的是,铁大的AI内核还赋予了它更高的环境感知、情感感知能力,从而拥有聪明的“大脑”,甚至能与人对话、互相开玩笑。
从铁蛋到铁大,机器人的研发和迭代对小米来说,意义绝不仅限于在产品线中增添新成员,它更是小米技术生态突破的标杆和抓手。小米公司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通过新技术应用,搭建起无远弗届、生机勃勃的技术生态,进而为人们构建便捷高效的科技生活场景。因此,消费者们这些年不断见证着,小米的技术和产品从手机延展到IoT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乃至于工业4.0体系的智能制造等,打造出了对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消费场景全面覆盖的强大产品矩阵。而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一样,将是小米技术生态最新的突破口。
多年来,小米在技术生态的构建中,已经构筑起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产业链整合模式。例如,小米在大家电领域,就是通过与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在内的顶级院校合作,来实现技术研发赋能的。而在国内整个IoT科技产业链中,小米还通过对超过家企业的投资、以及IoT平台的对外开放,构建起了横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环、路由器、笔记本和平板等品类,并覆盖人、家、车、天四大场景的布局。而在机器人领域,小米的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整合模式更是表现出巨大驱动力。例如,CyberOne搭载的Mi-Sense深度视觉模组,就是由小米设计,欧菲光协同开发完成的;而CyberOne卓越的智能和机械能力,则与小米和武汉大学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成果密不可分。显然,CyberOne能够抢先特斯拉擎天柱一步推出,说明了小米技术生态建设的高效性。反过来,小米在机器人赛道上的突飞猛进,也将进一步强化小米整个产学研合作、以及产业链整合模式,把更多的高端人才吸纳到小米周边,构建更强的团队、以更快的速度培养起科研新秀,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三、从技术到场景,我们需要更多的“CyberOne”
当前,全尺寸仿生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应用,可概括为“超越人”、“替代人”、“服务人”这三大方向。所谓“超越人”,是指人们要求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决策能力等三大方面,达到超越人类的水平,从而能够在诸如军事作战、极限探险等场景下,完成人类无法胜任的任务。所谓“替代人”,则是要求机器人能够拥有与真人相近、甚至相同的运动、感知与交互能力,从而能够在诸如矿山、高空、水下等恶劣环境中,以及在家庭、医院、环卫等工作繁琐、重复的工作环境下,完全代替人类进行普通人不愿意、难以长期坚持的枯燥危险、烦闷无聊的工作;而“服务人”,则是指要求机器人具备高智商、尤其是能够对人类的情感进行真切感知,从而能够在细分领域,为用户带来更体贴、更人性化的服务,甚至能够提供极具情感特点的陪伴。在这三大方向下,全尺寸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正在不断拓展。而小米铁蛋、铁大等新产品的出现,正当其时,前景无可限量。
全尺寸仿生机器人不但应用前景广阔,而且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仅以其中的服务型机器人为例,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调研,其全球市场规模到年底预计就将达.9亿美元。而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服务型全尺寸仿生机器人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需求,也将持续保持旺盛的上升势头。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研究,-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CAGR为36%,比全球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预计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亿元。
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既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机遇,也为国内产业敲响了警钟,根据IFR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各行业共安装了近17万台新机器人,全球排名第一。但是其中国内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却仅为27%。这说明,国内产业在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材料、AI智能化系统、以及生产工艺方面,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需要迎头赶上。尤其是看到近两年里,中国手机行业龙头企业华为,因为关键的芯片等零部件被美国“卡脖子”,而造成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丢失等事件后,中国产业界对关键技术自主,产生了更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对于此,决策层也早已下定决心,以各种利好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例如,年12月工信部等15部门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并要求在“十四五”期间,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高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小米这样的企业,用自主研发和强大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来推出更多的“CyberOne”来推动产业链发展,把我国从机器人应用大国,真正发展成为机器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