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发展 >> 无人机巡逻喊话疫情排查送药消毒,抗疫
整理
夕颜
责编
Carol
这场抗疫战争似乎格外漫长,但回头细数一下才发现,自疫情爆发以来,也不过半月之久。在接下来的几个半月中,抗疫战仍将继续,各方力量也要绷紧神经继续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全民抗战中,我们见证了AI的实力,抗疫战中出现了以各种形式存在的AI“战士”,代替人类的血肉之躯走在一线,以实力打破之前人们对其实力的质疑,比如旷视科技的AI测温仪已散布在北京地铁通道中,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方案,以15s/人的速度测量体温,鉴别发热热人群;再如商汤科技推出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通过AI对疑似患者肺部CT影像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定位、弥漫性程度的多维分析并生成自动报告,等等。
在抗疫前线上,形式各异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也格外引人注意。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医务人员一样奔走在各个病房中,有的像医生一样可以看病问诊,填充着宝贵的医护人员空缺。
这些机器人可以做到什么?经过这场真枪实弹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在医疗市场中还有哪些巨大的潜力呢?目前的机器人在技术水平上能够满足哪些医疗场景的需求?在哪些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系统地捋顺一下。
一、物流配送,把“武器”运到前线
在抗疫战中,最早一批,最常见的机器人,便是物流配送机器人,比如近日京东物流在疫情核心区武汉已基本完成机器人配送的地图采集和机器人测试,为了更好地实现机器人配送常态化,京东物流正在从各地抽调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
除了武汉之外,京东物流在贵阳、呼和浩特等地的智能配送站也在正常运营,配送机器人正在不断将抗击疫情所需的物资与用户订单安全可靠地送达。在河北、陕西、江苏等农村地区,京东物流无人机也已开展无人机配送的准备工作,计划为已经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
此前,AI科技大本营曾报道过这种配送机器人,年,它初次在后厂村试德得到运行政策许可,在此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营,穿梭于附近小区,只需通过手机,用户即可收到送货信息,机器人到达收货人楼下,收货人过来取货即可,非常方便。
二、消毒清洁、送餐送药
疫情爆发最开始的几天,医院的两个送药机器人“平平”和“安安”就刷屏了。未来一个月内,还会有个这样的机器人被送到疫情前线,成为全国首批在隔离房应用的配送机器人。
这些医用医院智能配送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己认路、记忆超强、不怕病毒,不怕劳累,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物资配送,充好电可以24小时连续运转。
据介绍,这些医用智能配送机器人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自主识别读取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库,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
前往武汉后,这些机器人将承担起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输送过程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三、宣传防疫知识,做好科普
被“困”在家中,闲来无事经常会在各种App和新闻中看到无人机巡逻宣传疫情,发现民众没有戴口罩时广播“喊话”的小视频或段子,这些搞笑轻松的视频让人会心一笑消除因疫情紧张的情绪之外,不禁让人感叹技术的力量,因为这样的无人机已经深入到抗疫的各个角落,即使偏远的山区,也不会缺乏它们的身影。
医院、医院也于近日迎来2台由中国移动和达闼科技捐赠的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其中的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医院大厅导诊、宣传防疫知识,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
在街边、小区中,被植入防疫知识的机器人也更加常见,对着这些机器人提出关于疫情的问题,它们便会为大家解答疑惑。
四、无人导诊,避免医患交叉感染
疫情一旦爆发,医院的病人会瞬间让洁身系统难堪重负,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1月份,猎豹移动投资的猎户星空将两台智能机器人送医院。其中一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由六麦克风阵列、多摄像头模组、激光导航雷达等组成,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
五、语音机器人,5分钟打个电话并出统计结果
社区疫情排查尤其重要,随着开工季的到来,城市中即将迎来大量返工人员,抓紧时间进行排查工作可不容缓,挨家挨户逐个排查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升排查工作效率,很多社区探索用AI语音系统,借助人机对话的形式,在社区试点智能排查工作。上海普陀区的沃丰时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语音系统服务,在进行了多轮测试和系统完善后,在2天时间内成功开展语音机器人防疫筛查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可利用机器人,在5分钟之内打出个电话,通过语音机器人自动呼叫目标人群的电话,可以与目标人进行多轮交互式会话,收集和确认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近期症状等信息。确认完信息后,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每天快速反馈统计结果。这样,以往需要2、3个小时人工打电话,加上统计表至少需要3、4个小时的工作,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提供此类机器人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思必驰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可进行居民回访和信息通知、外来人口排查、健康监测和防护建议,并针对重点人群的疫情信息进行记录和定期跟踪等。
六、训练有素的配药师
2月3日上午,连夜驰援武汉的无锡3台无锡产配药机器人设备顺利医院。
配药环境中非洁净空气与药液的接触和配药护士手部与溶药器芯杆的接触是主要污染途径。因此,控制空气洁净度和手部接触是降低院感的有效手段。
此次驰援武汉的配药机器人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它自主学习配药和药瓶自动识别,同时具有配药误差补偿。只要前期将药品输入设备自带电脑进行适配,医护人员自此只需按钮操作就能迅速完成配药工序。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点传感器,配药机器人还可以自动计算西林瓶内容积和调整压强,从而完成定量抽取药液。另外,自旋体机械手在旋转点同时针筒自转,机械爪纠偏针头,精准抽吸,药物溶解度也高。
七、诊断+治疗,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医疗服务机器人可用于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利用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可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安全地对病情诊断。
除了诊疗,机器人已经有了成功治疗新型肺炎患者的案例发生。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当地时间1月22日,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疗中心使用机器人治疗了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负责在特殊病原体病房隔离窗外操作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的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检测和治疗。
另外,据澎湃新闻报道,医院的专家们已用移动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了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属于湖北省首例。不过,据专家介绍,这种手段目前只用于治疗疫情患者中“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
八、反思国内智能医疗机器人及市场短板
在抗疫战中,AI机器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但就像有些人会发出的疑问一样,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依然有限,截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未研制出特效药,机器人治疗也依然以对症和支持为主。毕竟,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研发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任务,其中要耗费的人力、财力、技术力量还远远不止于此,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何时结束,即使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也无法给出答案。
而这次战争,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到国内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一些短板与缺陷。
比如,虽然相较国际市场,应用场景和需求都很旺盛,但国内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普及率较低。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测算,年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预计到年,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过去1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为12%,而我国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5%左右,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但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我国国内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仅占三成左右,且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往往处于行业的中低端。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在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的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还不高。
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国内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加工、装配的精度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上,机器人产品的不稳定性会造成用户成本增加,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意愿。
与此同时,品牌认知度低、特定应用场景缺乏行业标准、产业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也影响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比较多,特色化发展较弱。
要提升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国内机器人厂商急需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者向中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者转变。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专家建议,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不应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