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发展 >> 骨科手术机器人竞争加剧多家企业要这样做
《科创板日报》11月12日(记者金小莫)“未来几年,骨科手术机器人很可能会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行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就在几年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还是绝对的新兴技术。年,天智航的第三代“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才获得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许可证,成为国内首个骨科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许可证。六年之后,整个市场行情已悄然改变:
直观来看,在今年进博会上,《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医疗器械和耗材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史赛克旗下的智慧关节机器人Mako二度亮相,并带来全新首发上市的单髁关节置换应用系统;施乐辉携第二代机械手钻式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CORI参展进博会;美敦力展示了MAZORX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机器人,后者于年4月在国内获批,于年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完成了多例手术”……
在中国市场,仅今年,就有包括和华瑞博、键嘉、元化智能、微创畅行、微创机器人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拿到注册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各家企业将有一场硬仗要打。
两点因素推动骨科机器人放量
骨科机器人之所以集中爆发,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方面,在临床应用上,骨科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早期做脊柱外科手术,定位和操作都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手感,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误伤神经等。”日前,在“笃行·智远——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上,医院主任丁文元介绍称,手术机器人通过在术前进行规划,并借助机械臂精确操作,大大拓展和增强了手术医生的操作能力,使得手术创伤减小、作业精准度提高。
据悉,机器人可根据医学影像建立三维模型,并和实际病灶、手术工具进行了坐标系配准后,辅助医生开展导航手术治疗;相比传统骨科手术大多依赖于医生根据患者CT影像和实操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算,手术机器人能够更快速精准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安全性和手术效率。
另一方面,前述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称,目前骨科耗材已被纳入集采,打掉高毛利之后,耗材企业可能会降低用于医生教育的成本支出,这可能又会造成医生对耗材的不熟悉,进而提高了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
此前,天智航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也表示:“最近2-3年骨科呈现大洗牌局面,经销商对骨科机器人的兴趣强度在提升。随着今年脊柱完成带量集采,明年整个骨科进入集采之后手术机器人的需求还会持续提升。”
种种因素推动下,有统计数据称,年,中国骨科市场的智能设备占有率就将从不到5%跃升至40%以上。
在前述论坛上,《科创板日报》记者还获悉,目前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还有很多的创新点可以挖掘。
比如,医院院长沈慧勇提出,现有的很多脊柱外科机器人只是在置钉等操作上有一些改进,但还没有非常大的质的飞跃,还没达到能颠覆医生传统观念的程度。
丁文元则表示,在操作上,现阶段手术机器人虽然具备了机械传感、反馈和增强现实等人机交互功能,但还远没有达到医生能够随心所欲控制的地步。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梁军波则指出,手术机器人可以再微型化一些,增加一些柔性的操作,甚至可以实现远程的手术机器人控制等。
多款其他应用机器人抢上市
在大多数企业“扎堆”骨科之际,《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还有企业选择在其他科室进行突破创新。
“这是一个支气管镜机器人,主要针对于肺部的外周结节进行早期诊断。过去,患者发现有肺结节,只能通过创伤比较大的经胸穿刺或手术来判断结节是否是良性的;而这个支气管镜机器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进博会上,在直观复星的展台上,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称,这台机器人有三项特点:
一是机器人控制导管前端非常的灵活和稳定,能够通过任意角度进入支气管分支;二是导管非常细,外径仅3.5毫米,是目前所有市场里面最细的导管之一;三是直观复星独有的黑科技-光纤形状感知导航技术,让操作更加精准可靠。
“这个支气管镜机器人的肺结节诊断率达到了90%以上;如果不用机器人的话,大约在70%以下,视医生的业务能力而定。”工作人员介绍称。
国内企业方面,澳华内镜也已表示将进入支气管镜机器人领域。
此外,美敦力拟推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针对脑肿瘤等高难度手术进行机器人辅助,该机器人的定位精度为亚毫米级,已于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已在全球医院装机。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得知,前述两款机器人均有望近年内在中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