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介绍 >> 最新盘点2020年中国10大创新医疗器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下,额温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需求迅猛增长,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成为各国求助对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出口迎来发展契机。
然而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以中、低端型为主,加之各国医疗设备安全检验标准不一,导致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受阻。要扭转国际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国产产品迈向高端化。
随着AI技术、5G催生全新应用场景,智能城市依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正在加速医疗器械行业的变革。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全球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如今,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和防护意识日渐增强,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视也在增强,并通过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为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和广泛临床应用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据IQVIA艾昆纬结合临床专家和医疗器械行业专家的访谈结果,评选出过去10年中,在中国市场上市的10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包括:缺血性卒中取栓支架、手术机器人(肿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3D打印技术、动态血糖检测、AI辅助影像诊断等其他创新产品。
1、缺血性卒中取栓支架
当前,脑卒中正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健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多万人,而其中只有不到10%医院就诊,只有1%的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受益。
如果血管堵住,不抓紧将其疏通的话,那么将会发生大面积脑梗,时间拖得越长,梗死的面积就会越大。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死亡率可达80%以上,以往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发病4.5小时内的部分患者血管再通,但其血管再通率低,效果不理想。
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非常适用于颅内各部位大动脉急性闭塞的开通治疗,现在是最好的救治方法(I类推荐,循证医学A级证据),能大大降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支架取栓设备就像一个网笼,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通过导丝穿过血栓,用导管把支架置于血栓处,然后回撤导管,支架会自动释放并与血栓结合在一起。撤回导管和支架时,血栓一同被取出,使大脑血流恢复正常。
2、手术机器人(肿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其用途广泛,在临床上外科上有大量的应用。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
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通常是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目前最普通的机器人外科手术是前列腺切除术。一些外科医生也采用称为“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妇产科及节育手术。
手术机器人目前是服务机器人(除了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最好的一个分支,原因很简单:对成本不敏感,而且超越了传统手术人手的极限,确实有用。
近几年,国外手术机器人产品如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应用领域在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的微创手术。
反观国内,也已有多款国产医疗机器人产品进入了高校科研和临床试验向产业化过渡的重要时期,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我国最早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始于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医院神经外科田增民教授共同打造,也是Remebot的前身。后续,相继有高校科研团队专攻此方向,包括哈工大、复旦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大学等,每个团队研发时间都在十年以上。
3、3D打印技术
如今,3D打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在医疗领域,3D打印已经在逐步渗透于手术模型预演、康复医疗器械制造等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在3D打印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加快转变,智能化、高效化、专业化医疗服务模式也加快养成。
在以往的手术预演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往往需要通过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数据,之后再将二维医学影像利用软件转换成逼真的三维数据。如今,医务工作者可以借助3D打印机等设备,将三维模型直接打印出来。这样做,既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手术规划、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又便于医务工作者与患者针对手术方案进行沟通和交流。
近几年,科学界和医学界已经将3D打印生物器官组织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目前,生物3D打印的组织器官主要包括鼻子、耳朵、血管、肾脏、心脏、皮肤、眼角膜等。无论是人造血管、软骨组织,还是肝脏组织、肾脏组织,其核心都是特定类型细胞的分离(或定向诱导)及大规模扩增。生物3D打印技术,在人工组织、器官培养过程中可以构建组织器官的三维形状,并让细胞组织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形状生长,以此来促进细胞组织的健康发育,并用其来替换人体病变组织。
此外,在智慧医疗快速发展的当下,患者对于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服务模式也满怀期待。在制药方面,运用3D打印成形技术制备药物缓释装置来制药具有多种优势,3D打印可以对多种制药材料实现局部细节化控制,并精准控制某种药物的成分。在康复医疗器械方面,面对假肢、助听器等康复医疗器械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利用3D打印技术可让康复医疗器械的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
实际上,3D打印技术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从多个层面上改变了传统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将催生出更医疗服务的新模式,人们也将感受到新兴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动态血糖检测
动态血糖监测是内分泌科的诊疗技术之一,它可通过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受试者血糖波动的变化,并将血糖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直观报告,呈现全面血糖信息。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一般由葡萄糖感应器、线缆、血糖记录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软件共5个部分组成。置于皮下的葡萄糖感应器中含有的葡萄糖氧化酶,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信号,由葡萄糖感应器发射到分析软件,再转换成血糖值。
动态血糖检测分为回顾性和实时动态两种,采用贴皮探头测定血糖。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操作简单、报警较少,可以连续多日观察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便于从中寻找规律,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成本相对更高,但可连续、高密度实时提供血糖信息。根据实时血糖数值及血糖变化趋势信息,可帮助临床医师更为灵活地调整降糖方案,有助患者更快、更准确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目前许多患者已从动态血糖监测中获益,既免去了反复穿刺皮肤取血来测定血糖的痛苦,还能摸清个体血糖波动特点,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动态血糖的监测结果,未来还可能将胰岛素泵注射剂量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自动分析、整合,有望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帮助患者快速、安全控糖。
5、AI辅助影像诊断
以往,影像科医生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查看医疗影像资料,来发现具体的病症细节,日均阅片量达百多份,这对医生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而AI辅助影像诊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解放医生的眼睛和脑力,发现一些医生无法发现的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