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介绍 >> 国产手术机器人将往何处业内投资人谈技术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朱洁琰)讯,手术机器人陆续纳入各地医保,威高、微创等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接连获批,微创机器人(.HK)登陆港交所并且市值一度超过亿元,中国已慢慢迈入国产手术机器人大时代。
在这一时间点,“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于近日在上海举办,浩悦资本合伙人杨振军、元禾原点投资合伙人杨志文、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许宾、重庆点石创坚基金/上海创瑞基金创始人唐浩夫,在投融资分论坛环节分享了他们看到的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上述投资人在会上提及的要点,《科创板日报》记者已做不改变原意的删改:
中国特色:机器人公司收购耗材公司或成趋势
浩悦资本合伙人杨振军的核心观点是,手术机器人市场上,美国起步早且发展多元化、中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海外是“耗材公司收购机器人公司”逻辑,但中国相反,正按照“机器人公司收购耗材公司”的趋势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骨科巨头都通过收购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技术来源,完成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布局。
其中,又以史赛克的成绩最为突出。年,史赛克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koSurgical。年5月5日,史赛克关节置换总裁DonPayerle宣布,使用Mako进行的机器人手术数量超过50万例。
杨振军表示,“在海外我们看到几大骨科公司都有去收购过机器人公司,从几亿到几十亿美元都有。这是基于这几个大的耗材公司,已经在全球层面上形成了相对比较大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而在中国,骨科耗材公司并没有形成相对的垄断,比如在关节领域份额最高的可能也就是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所以按我们的理解,反倒是手术机器人公司有机会反向去收购耗材公司。”
此外,杨振军认为,未来国内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趋势是将围绕“设备+耗材+服务”打造闭环,内部封闭平台将触及增量天花板。在人机交互时代,手术机器人以平台化为大趋势,聚焦在智能化、耗材、核心零部件等方向。
年后达芬奇专利陆续过期的机遇
元禾原点投资合伙人杨志文认为,达芬奇经典机器人专利将于年后陆续过期,对国内市场来说是一大机遇。
提到手术机器人,不得不提达芬奇机器人,其垄断手术机器人领域长达20多年,为美国直观外科公司创造了18年股价涨幅约倍的财富神话。
究其原因之一,达芬奇手术系统拥有相关专利多项,包括多自由度手术机械臂、前端手术器械、三维立体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等,前瞻性与防守性都做得特别好,几乎覆盖了现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
美国法律规定的专利期限为20年,而“达芬奇”所涉及的多项专利将于近几年陆续到期。
杨志文指出,达芬奇的大部分专利是在年做的,到了年就有很多专利会陆续过期,“差不多5年下来,达芬奇专利过期了,那个时候也正好是国内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个时期,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当然也有风险,因为手术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耗材公司。对手术机器人公司来讲,从一些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到最后的大批量生产,其实这中间不是一个量变,而是一个质变。”
手术机器人的二次临床开发
在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许宾看来,未来几年一定是手术机器人大有发展的几年,年北京、上海分别将部分骨科机器人手术与部分腔镜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非常振奋人心。
但他也指出,去年被纳入医保不仅是手术机器人临床验证成熟的结果,也是技术优化的结果,与此同时也是因为参与者已经够多。“在某些大家认为是重大的赛道上,事实上已经是相当的拥挤了。”
许宾表示,这两年他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究药物经济学,“因为这是现在国家进行医保谈判、集采、按病种付费的一个基础,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也不会例外。”
此外,许宾认为,在手术机器人解决临床需求的时候,“拿到注册证是第一步,医院之后再到临床的实际使用,是二次临床开发的过程。很多手术机器人公司,仍需要提升技术能力。”
“所以拿到注册证,医院之后再进行二次临床研究开发,再加上医保物价场景验证,这是全行业大家共同在做的事情,在推动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他说。
阻力和推动力
重庆点石创坚基金/上海创瑞基金创始人唐浩夫表示,从投资经验来看,过去好的项目,其产医院医院的共同认可。尽管手术机器人已经得到了验证,但目前在市场渗透率上,产业界还要权衡阻力和推动力。
推动力包括手术机器人手术效果好,术中时间和术后恢复快;病床周转加快,医院手术能力和效率;学术研究诉求,减少术者疲劳,缩短学习曲线;国家医疗水平提升,拓展了远程医疗的潜力。
阻力则是手术费用大幅增加;设备投资及回报周期长,空间占用;减少了触感反馈;医保支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