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后疫情时代,医疗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发布时间:2025/5/8 11:53:05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zljs/261180.html

从医疗信息化到医疗互联网化再到医疗数字化,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每一个时代的更迭,都是创造智慧医疗的进步之匙。

作者

斗斗

编辑

皮爷

出品

产业家

年大年初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接到一例武汉务工返乡患者的影像检查申请。

影像中心在初步诊断后,通过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向安徽省影像诊断会诊专家团队发起了远程会诊申请。在另一边,安徽省医学影像质控中心通过平台查看患者CT图像,做出了“两肺炎症,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会诊意见。

随后,该患者被立即隔离收治入院,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这只是其中一个案例。疫情发生以来,该平台平均每天开展远程影像业务多例,共有个远程影像团队为家医疗机构提供了16.5万例远程影像会诊服务,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

“绿码走遍天下,红码寸步难行”这是疫情期间全国上下的真实写照。

自新冠疫情的爆发以来,全民“禁足”,人们减少出行,街市较平时变得冷清。但另一条看不见的互联网信息通道却变得愈发繁忙。远程会诊、全预约诊疗、核酸检测预约、发热门诊监测……智慧医疗产业迎来了全面爆发。

从过去的“望闻问切”,到如今的“远程医疗”,医疗产业的变革进行的迅速而又猛烈。

传统医疗「倒计时」

医院门诊大楼外面,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

每过中午,楼外租躺椅的就开始排起长队,每张租金10元,押金元。晚饭时分,还会出现三三两两的“号贩子”,本来只要14元的专家号,在他们手里要元到元方能“成交”。

老冯是其中一员。身披一件绿色的军大衣,手拿一个绑着红丝带的不锈钢马扎,是他这个冬天的标配。老冯的老伴患有糖尿病,每周的常规检查不可避免。

挂号的时间总是十分漫长,厚厚的军大衣和马扎可以让提前排队的老冯不至于挨冻和腿脚酸痛,而为何要榜上红丝带,老冯说,“因为带马扎的人太多,上一秒撒了手,下一秒可能就找不到了。”看得出来,这是经验之谈。

事实上,挂号是医疗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挂号难”这样的现象来说,医院不是个例,全国各地都能找到相似的情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进了医疗信息化技术。

当时,医院,购置了计算机软硬件,建立IT系统和数据库,医院管理工作流程和推动效率提升。这就是史上最早的智慧医疗1.0时代。

最初的智慧医疗,医院的财务结算系统,以及药品等医疗物资的管理系统。

然而,这样的医疗信息化更多地是以“医生为中心”和“以医院为中心”。可谓“治标不治本”并未触达到患者的需求。

不少人开始思考一个本质的问题:患者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但由此一来,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矛盾日益突显。

目前,医院大部分都分布在省会城市,所以先进的医疗器械和优质的医护资源也都集中于此,这就自然导致了大医院。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医院的一些专家医生每天有挂不完的号,而就诊的对象或许只是个感冒患者。

另外,加之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这使得老百姓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无论大小病都要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就医的观念。

根据数据统计,在西安,有27医院,但看病难的问题依旧存在。据统计,日均上千多人奔赴西安就医,毗邻的渭南、咸阳每年有多人次,甚至感冒发烧都要赶赴西安就医问药。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其中30%的医医院,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卫生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同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差异也很大。

从职能来看,医院的本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却如今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不仅造成看病难、看病贵,还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事实上,“三长一短”(挂号、看病、取药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的难题、以药养医的畸形发展、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让传统医疗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进行改革,必然将导致医患关系问题的进一步升级。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传统医疗的缩影。

互联网医疗,“隔靴挠痒”背后

年,中医院-医院,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模式的先例。

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以腾讯、阿里等为代表互联网巨头,带动了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彼时,互联网医疗被投资界一片看好,移动医疗成为新的创业风口和新兴的资本宠儿。

这期间,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飞速发展,电子化病例、线上寻医问诊、线上送药、电子医保等相关企业飞速发展。服务模式也开始转向“以患者为中心”。

然而经历了、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后,资本开始回归理性。年,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们随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寒冬。

年5月18日,药给力因“融资和公司资金压力”,宣布停止其主营的“1小时良药送上门”业务,倒在了B轮的门槛上。年8月2日,号称“移动医疗第一股”的就医传出裁员1/3,3年亏损近亿元,创新事业线被撤销。

同年8月15日,寻医问药也被传裁员50%,后回应称因公司认为需长期布局,医院两块业务的全部人员。

根据《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显示,截止年,年以来成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获得投资共有家,其中38家已经确认停止运营,28家疑似“死亡”的企业经过核实虽然确认仍在运营,但其APP应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7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