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资源 >>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烟台
“十大创新”看烟台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烟台——
创新基因锻造工业强市
7月4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天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个个直径达数米的风电轴承整齐排列。作为一家致力于风电大直径轴承设计与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交付运转的2万支大直径轴承实现零故障运转。
“减轻风机长时间运行对轴承的磨损,以及轴承润滑脂更新维护是行业难题,困扰企业多年。”天成机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于东东告诉记者,公司一直想开发一款免维护轴承,既能提高轴承的耐磨损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还能为风电相关企业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省成本。
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落户烟台,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其在镀膜以及高性能润滑脂两个领域的科研成果,让免维护轴承成为可能。“实验室围绕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绿色制造三大模块,确定了特种润滑材料与技术、仿生材料与技术、精密制造材料与技术等11个方向。”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介绍,实验室已布局建设3个公共研发平台、5个研究中心和多个联合研发中心,组建由院士、国家级人才为首席科学家的创新团队11个。
烟台,是一座因工而强的城市,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加快复苏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去年,烟台市启动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跨越。烟台市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设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进入“十四五”,烟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今年,烟台市围绕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制定了85项重点举措,并明确了实施路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进一步增强城市创新力。
“超前布局,突破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让高能级的科创平台成为创新的策源地。”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博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烟台将加快推进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等一系列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开展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力争实现一批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突破。
7月8日,在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十几位参观者立于大屏幕前,屏幕上是参观者的实时红外影像。“这是我们基于12微米红外芯片研发的世界首款万像素热成像测温仪,一分钟可以对人测温,最远测温距离能达到20米,获得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伊始,便走自主研发红外传感器之路,从35微米到14微米、12微米、10微米,再到8微米,不断刷新纪录。
从“0”到“1”是原始技术创新,从“1”到“10”到“N”则意味着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依托睿创微纳的技术优势,烟台市积极布局光电传感全产业链。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项目A区已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现有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静电吸盘产业化等4个在建项目。B区主要用于承接转化A区孵化的产业化项目及扩能扩产项目,计划年启动建设,带动烟台崛起为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微纳传感产业高地。
加速科技创新步伐,营造良好创新服务环境是关键。7月3日,山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烟台对接交流会暨第二届驻烟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在烟台举办。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41项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挂帅”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烟台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制”“组阁制”,探索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
烟台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意见》《科技创新强市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年,烟台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烟台市加快完善新型孵化培育体系建设,先后搭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冰轮山大氢能技术研究院、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明石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成为涵盖烟台各个优势产业的创新高地。
烟台围绕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推出85项重点举措
握指成拳,凝聚创新合力
改革创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今年,烟台市聚焦落实省“十大创新”年行动计划,推出了85项重点举措,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合力,打出创新发展的组合拳,明确实施路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汇聚创新要素,产业生态圈升级扩容
“我们这台涡轮压裂车可以卖到万元人民币,这台25兆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单台价值1亿元人民币。一台设备的价值可以顶十几万台吹风机,这样值吗?”7月6日上午,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在杰瑞集团的一楼展厅进行。杰瑞集团董事局主席、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伟杰在台上介绍一款超静音的高速吹风机。孙伟杰的一句自问,恰恰也是参会者最关心的问题。
22年前,孙伟杰主导创立了杰瑞集团,如今,杰瑞已成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油气设备。
孙伟杰的目标不在于一台电吹风机,而是要打造一种由工业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络化协同和平台化设计新模式、新业态。橙色云将杰瑞集团深耕制造业20余年实践经验,结合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和痛点进行沉淀,自主研发了橙色云协同研发平台,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和产业链资源供给,有效补齐中小微企业人才供给不足、关键基础薄弱等短板。
这款吹风机,正是来自国内外众多工程师在线协同研发的成果之一。此外,橙色云生态链的拖地机器人、补水仪、电动牙刷、冲牙器等一系列产品已上市。记者了解到,目前,橙色云已经会集了全球32万名注册工程师,涵盖石化、化工、机械、汽车等22个行业,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5万家。
烟台持续做好产业生态创新,聚焦“全链条”薄弱环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精准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激发产业活力。
7月的芝罘岛,一座座海上“巨无霸”高耸入云,这里就是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加工车间里,钢花飞舞,流光溢彩,由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系列T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正在这里建造。
“船长米、宽53米,可以在70米的深海作业,一次能吊起多吨的钢铁结构。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钢料加工区,中集来福士战略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陈长勇告诉记者,该安装船将成为国内装载能力、吊重能力、作业水深最大的海上风电安装船。
中集来福士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不仅做出了“蓝鲸1号”“蓝鲸2号”这样的大国重器,还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海上钻井业务,到海洋牧场建设,再到海上风电开发,中集来福士交出了一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的沉甸甸答卷:蓝鲸系列平台助力南海油气大开发,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长鲸一号”“耕海一号”等24座海洋牧场平台相继投放,推动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在海洋清洁能源领域,推出了自主设计的“系列风电安装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再加速。
以创新破局求变,烟台市打造汇聚创新要素“强磁场”,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蓬莱区瞄准海上风电发展重大机遇期,建设海上风电母港,如今已会聚几十家相关企业;海阳市抢抓首次海上发射机遇,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目前,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已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
搭建平台,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7月3日,山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烟台对接交流会暨第二届驻烟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开幕,现场发布41项企业技术需求项目“揭榜挂帅”榜单,集中签约12项产学研转化项目,还为42名人才科创顾问、创新创业导师颁发聘书。
通过对接会连线,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姜爱莉成功牵手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公司,成为公司的“人才科创顾问”。“企业可以加速我们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同时,也希望企业能从教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工程案例。”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烟台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出台了一揽子惠及面广、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今年累计发放政策资金万元,预拨市级配套资金2.11亿元,为各类人才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孙久常博士是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合成工艺研究员。到烟台高新区工作两年,他亲身感受到了政府对人才的重视:“除了对博士一次性20万的购房补贴之外,政府每年还会发放30元生活补贴,这些政策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也坚定了我扎根烟台搞科研、谋发展的信心。”
从高处俯瞰八角湾,塔吊林立,大型工程机械巨臂挥舞,一个个集智聚力的高端科创平台正加速崛起……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一期、省农科院胶东创新中心一期已经建成,八角湾教育科技产业园主体完工,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未来,八角湾新城将建设成为烟台的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区。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聚焦“烟台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系统谋划了“两区两廊”,建设“六大创新体系”,大力布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介绍,实验室目前已启动3个公共研发平台、5个研究中心和多个联合研发中心,组建由院士、国家级人才为首席科学家的创新团队11个,人员达到余人,与全市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服务企业80余家。
以产业引才,以平台聚才。近年来,烟台市围绕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已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个,培育国家级孵化器11家,拥有省级实验室2家。通过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海外人才“吸引计划”、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创业人才推举计划,今年以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外籍专家人。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达8家,居全省首位。
创优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再提速
“现在开公司真是越来越方便,一张营业执照加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就可以开业经营了。”日前,市民时先生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业一证综合窗口拿到了营业执照和行业综合许可证。
今年以来,该区扩大“证照同办、多证联办”服务范围,对饭店、旅馆、药店等50个行业大力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关联的多张经营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将一个行业经营审批涉及的“多事多流程”整合为“一链一流程”,并以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