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资源 >> 医疗设备采购强推国产化,但给进口货留
这两天,纯国产电脑替代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国产化”工作进行得更彻底。
4月底,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卫健委、安徽省医保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省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今年6月1日起,未经批准的不得采购进口产品。
这里的“进口产品”主要是指进口医疗设备。安徽和浙江、广东、四川、山西等多省一样,早就按要求实施了“进口医疗设备清单制”,清单外的产品不得进口,这次更进一步,医院自有资金购买进口产品,也必须从严审核。
这实际上基本切断了进口医院的通道。
安徽已经在去年开展了全国首个大型医疗设备省级“集采”,和药品一样,提出了“以价换量”等总原则。各医院所需设备都统一报到省里,集中采购。这一政策一方面规范了设备价格,另一方面医院的设备配置。
如今安徽进一步限制进口设备采购,这将进一步压缩高价进口设备的市场空间。
但是,安徽推出的“严控进口设备”政策,其实留了一个小尾巴。
严查进口采购审批,谨防外企“围猎”关键人物
按照目前各地的实践,进口设备指的是“纯进口的产品”,而并不是指国外品牌。
年8月9日,《安徽日报》曾发表文章《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明确提到:国产设备包括国产品牌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
即便限制已经放宽到这个程度,只要在国内生产的都算“国产设备”,医院采购纯进口设备的动力依然十足。上述文章提到到:年全省已完成采购评标的45台设备中,纯进口设备有22台。
医院热衷于采购进口设备,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来国产设备医院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无处不在的腐败作祟。
今年1月,由中纪委与央视联合摄制的专题片《零容忍》中,就曝光云南省昆明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林昆利用手中职权,医院采购数十种大型医疗设备,他本人也从经销商的手中收受巨额钱财。
此外,广西壮医院原院长周方、山东医院原院长段明福、河南医院院长林文博等均因受贿锒铛入狱。
尽管官方没有披露行贿这些院长的厂商名单,但健识局从各地案件法院的起诉书中发现,上述案件大多与西门子、飞利浦、日立等跨国企业有关。
年10月,据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监委消息: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片区销售经理邓生涉嫌严重违法,向公职人员行贿,已被留置,配合调查。
医疗设备被跨国公司在技术上“卡脖子”的现象非常严重,医院购买进口设备就顺理成章,加上商业贿赂因素的存在,设备国产化迟迟难以推进。
安徽此次进一步严控“纯进口”设备,也并没卡死进口的通路。按照安徽省财政厅的部署:无论财政预算,还是自有资金,医疗机构一律通过“徽采云”平台上传资料并实行在线申报,重点审查专家对项目采购需求的论证意见,杜绝“专家论证造假”的现象。
多地收紧采购进口,今后不排除省级集采
安徽已经尽可能地限制进口设备的采购数量和价格,去年进行的集采就是一例。
医院放到一起,集中向供应商砍价。年,医院集中采购设备70台,总金额4.44亿元,与医院预算相比节约近1.8亿元。
但要真正实现国内品牌设备上位,也就是人们一般理解上的“国产化替代”,在医疗设备行业还是很难的。和近期热议的电脑采购不一样,大型医疗设备果然完全拒绝外资品牌,医院日常诊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毕竟现代医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检验检查技术之上的。
外资品牌已经逐步开始“本土化”生产,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生产的医疗设备甚至零部件都达到了85%的国产化率。安徽和全国其他省份对“国产设备”定义上的放宽,实际上是和这些外资品牌各退一步。
卡住“纯进口”,已经能医院设备采购。浙江、广东、四川、山东等省份也发布“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健识局梳理发现,在广东、四川两省的清单之中,分别仅有46种、59种的进口设备可供采购。这些都是国内目前生产不了的设备。
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杨志光曾公开表示,大型医疗设备今后也将会考虑纳入国家集采。尽管业内普遍认为,医疗设备与药品、器械、耗材存在诸多产品不同,但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不排除省际联盟或跨区域采购将其纳入的可能。
安徽的政策中,对“国产替代”还留了一个小口子: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只要能够满足需求,而且是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这一鼓励创新的策略,很可能刺激国内企业挑战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在创新药内卷的当下,这或许是各路资本投资医药行业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