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资源 >> 上海理工大学成立机器智能研究院本科教育特
图说: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揭牌王博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易蓉)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人工智能将与机器人、智能制造走向更深度的融合。国际机器智能研讨会暨成果展示会今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同时揭牌成立。研究院将聚焦物理世界人工智能,研究人机共融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旨在形成一批国际顶尖的代表性成果,支撑学校跨学科协同建设,树立“新工科”人才培养典范。
早在年,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教授团队,成立了“人机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将人类与机器高度融合,研究人机共融的信息物理系统,由此打造新一代“机器智能”。
作为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张建伟教授在会上介绍,人工智能应用将从目前主要以代码的形式在虚拟世界里或固定数据上运行,扩展到躯体并延伸到物理世界,成为“真实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张建伟谈道,现在的人工智能主要基于单模态实现,比如只针对图像信息或语音信息进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属于“弱人工智能”;而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基于多模态交互,能够认知整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让人机交互变得更自然、更精确、更稳定,属于“强人工智能”。要实现“强人工智能”,需要进行跨模态研究,包括机器记忆、预测与数据校准、知识抽取、推理、归纳、表达和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高度结合,有望发展出能够改变生命本身的技术,使人类与机器人进一步融合,进而加强人类特别是残疾人和老人的机能,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学习者效率和增强学习动机,实现人-机跨载体的协作学习,进入‘人类2.0’时代。”
研究院将更注重“人与机器”在实际环境中协作、共融的智能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机共融技术研究、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仿生机器人研究、医疗康复机器人研究,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家居服务等军民应用领域,形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的新特色,助力“中国制造”和德国工业4.0的对接,以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实施,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表示,上海理工大学的机械制造和医疗器械是重要的传统学科,控制科学、光学工程和系统科学是发展迅速的优势学科,都将为机器智能研究院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除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研究院还将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依托控制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系统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相关本科专业,于年9月开始,从全校选拔招收“机器智能”新工科本科教育特色班。特色班充分发挥研究院跨学科、跨学院优势,不再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是为其布置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大的项目,以完成大项目为目标,由学生自行根据项目需要选择所需课程,在这里,每个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都是个性化的,研究院可授予学生全校所有专业的学位。
会上,研究院发布了高效动态行走双足机器人、足步助行机器人、智能助力车、巡逻安防机器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模块化教育机器人等多款智能科技产品,这些由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团队联合德国汉堡大学与深圳行者、广州足步、瑞泰智能等公司共同研制的成果,其技术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利用“被动行走+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研制的一款名为“小贝”的新型双足机器人,成为全球目前唯一可以同时做到“平衡、高效、智能、安全、经济”5个关键特性的双足机器人。
小身材也有大耐力!全球唯一“小贝”!上理工团队研发智能高效双足机器人
见所未见|最能“走”机器人“小贝”0.8度电续航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