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科研项目,但是到最终产业化落地是非常艰难的,”上海市国研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沿森说,“根据统计,中国的科研技术转化不超过10%,而在发达国家能占到40%左右。”9月26日上午,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分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业内医生、专家、投资人、医疗器械委托研发与生产商(CDMO)参会,并分享各自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经验。“我们(国家)有科研项目,但是到最终产业化落地是非常艰难的,”上海市国研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沿森说,“根据统计,中国的科研技术转化不超过10%,而在发达国家能占到40%左右。”从医学科学知识的突破到生产出满足临床需求的医疗器械,不仅需要前期通过实验等方式论证,还需要与工程技术进行结合从而设计和生产出能够使用和推广的产品,即“医工转化”。医院皮肤科张成锋教授在论坛上分享医工转化的经验。主办方供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始投入巨资开展医工转化的研究。数十年来,全球的医工转化已经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并在全球推广,如用于检测的光学断层扫描设备(OCT)。中国的医工转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的工程专业与独立设置的医科类院校合并,大批重点高校先后建立医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然而由于制度、平台和人才缺乏等原因,中国医工转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年,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rketingAuthorizationHolder,MAH,又称“注册人”制)将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开,企业因此能够将自身研发与生产业务委托给其它专业机构。CRO(合同研发机构)与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机构)等外包模式应运而生,形成医工转化新生态,帮助初创医疗器械创新企业节省成本,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科学家创业没那么容易”与会嘉宾一致同意目前创新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机遇期,其中既包含技术发展和观念变化的内生性动力,也有政策和市场的外部原因。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数据,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而全球平均增长率约为7%到8%。根据元明资本的数据,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亿元,位列全球第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以及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产品全球占比29.85%,且还在上升。“医疗器械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除了老龄化引发的医疗需求增加之外,人们收入的增加、文明水平的提升和对自我健康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