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以小时为单位更新,国内首款医疗大模型如何

发布时间:2025/5/21 12:07:01   
白癜风丸副作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215/13171984.html

AI医生核心解决的是成本问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谭丽平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受访者

当AI医生与真人医生进行一致性评测,结果会如何?

今年6月30日,医院医联就做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医院搭起了线下义诊,由医生助理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将患者的主诉分别传达给真人医生与AI医生,多轮沟通之后,“医生们”为患者开具检查单或诊断,患者现场完成检查后复诊,再由AI医生及真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一百多位患者参与了问诊,形成了91份有效病例。

最后,医院、医院、医院的7位专家教授,从多个评价维度对这些有效病例进行打分。结果显示,真人医生综合得分为7.5分,AI医生综合得分为7.2分——AI医生与三甲主治医生在比分结果上的一致性达到了96%。

来源:受访者

这令王磊所在的医联MedGPT研发团队兴奋不已。自年11月由OpenAI推出的ChatGPT火爆全球,一个多月后,王磊领导团队也加入了“百模大战”。

与ChatGPT这类通用型的大语言模型产品不同,MedGPT聚焦的是医疗场景——严肃且谨慎的领域,更强调准确性与安全性,对问题的容错率更低。而用王磊自己的话说:“大模型一定是不准确的”,如何尽可能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做出更有效的医学决策,是MedGPT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面临的挑战。

为此,医联的研发团队不断打磨,版本最快是“以小时为单位更新”。按照指南、临床路径、教材、医生5年和10年医疗相关的临床经验,打磨出了一套大模型系统和一套专家系统。

当然,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医联MedGPT产品经理廉泽良也表示,系统还在持续更新,专家联盟和医学团队也在持续调优,随着医生专家系统不断的迭代,准确性会越来越高。除此之外,MedGPT的定位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也就是“不是纯技术研究,而是要投入实际应用”,这也对MedGPT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缺失的一块”

王磊感觉,生成式AI的出现,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此之前,医联对于AI领域一直比较看重。内部团队医院板块“最后缺失的一块”,有了就“武功大成”,没有就做不下去。

医院主要分为两块:医联MedGPT医院。AI医生会提供整个决策能力,帮患者看病,同时提供大量的医患来源。医院则是一个“订单消化中心”,也是前者的“供应链体系”。

“如果没有依托医院,AI医生只能提供有限的诊疗服务,而无法做到闭环;但没有AI医生,医院没有大量的医患来源;供应链价格就很难下去。”王磊认为,AI医生核心解决的是成本问题。以往线上问诊需要众多医生,对应的是巨额的成本,如果AI医生能够解决,成本便能大幅下降,多出来的钱也可以全部进入医院补贴患者,“这是一个最佳闭环”。

早在年,医联就开始接触大数据。年12月,医联拿到了4亿元C轮系列融资,并与被业内称为医疗大数据国家队的中电数据达成战略合作。参与了大量医疗大数据的清洗工作,从那时起,意识到数据重要性的医联,也有意识开始沉淀医疗数据。

年,医联应用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落地了一系列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健康终端、智能分诊、智能导诊、口腔影响识别、智能辅助应用等。智能医助也是在当时有了“雏形”。但彼时智能医助的尝试“是失败的”,当时的诊断决策信息收集主要通过选择题完成,长达四五十项的冗长内容,让用户和医生都不买单。“我们认为是方向,但技术突破不了。”

年,团队感觉“有点受挫了”。但在通用全科AI上一直“受挫”后,团队开始针对单病种、分阶段建立AI诊疗模型,比如在疾病预防阶段,建立疾病早筛模型;也不做全病种,而是做肝病等专病。

到年时,医联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医院的AI诊疗系统。王磊介绍,虽然当时在自然语音处理这一块存在很大瓶颈,用户体验不是很好,但从线上的检验检测、智能硬件和保险等整个链条已经打通。“包括当时也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可以认为我们基本的能力都准备好了。”

问题只剩下一个——始终没有办法解决自然顺畅的AI疾病诊疗全流程。直到去年年底,ChatGPT出现了。

“发布时我们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