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前景 >>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逻辑下的黄金十年
医疗器械的估值与盈利
医疗器械因为具有消费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属性,一直以来都被资本市场较为看好,估值也较高。如果从医疗器械指数发布的日期年7月算起,指数的长期估值中位数为60x左右,当前的PETTM为27x,历史分位点仅为0.68%,看起来是一个绝对低估的区域。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过去指数编制的不完善及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医疗器械在年之前一直保持了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水平。但随着集采方案的落地,医药卫生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都面临下降的可能性,估值也随之而下降。医疗器械同样并不例外,超过60x的估值也很难被当前看作为平均估值“锚”。如果以医药集采试点时间(年4月)为起点计算,医疗器械行业估值的中位数约为40x左右,当前指数PETTM为27x的估值水平,要显著低于行业的历史估值水平。估值下降的背后是机构对于医疗器械未来盈利较为悲观的预期。从过去几年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的盈利表现看,受到疫情对于医疗器械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行业整体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取得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长。但在高基数的影响,以及未来疫情影响消退的预期下,机构对于未来的增长一致预期比较悲观。/03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远景从全球的市场分布来看,欧美占据医疗器械市场中近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15%,且多为技术含量较低、价值占比较低的低值耗材,不过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或首位。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十几年内,医疗器械仍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行业。从供求的角度来看,医疗器械是一个具有巨大刚需、且供给相对稀缺的行业。需求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巨大的人口老龄化规模带来的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医疗器械对于国外产品的国产替代化,特别是高端核心医疗设备的国产替代化,这一点与其它各行各业的设备都具有相似性。而在供给层面,医疗器械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审批制、专利制是的医疗器械相比于消费等很多行业的竞争格局要更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因素之外,政策也驱动国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医医院收入占比受到限制,从两者的占比看,医疗器医院重要的一项收入。同时,疫情带来的对于医疗体系的改革,会极大的提升对于医疗设备的需求,进而带来医疗器械需求的进一步增长。/04投资风险
虽然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具有消费的确定性以及科技的创新性的行业,但从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器械指数呈现出一个波动下降的趋势,整个行业都面临新的风险。而目前来看,最主要的就是政策端的“集采”风险,特别是高值耗材的集采方案。从近两年集采方案的出台来看,一旦对于某一类药品或耗材集采方案的落地,对于整个细分行业的收入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相关企业的业绩必然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虽然医疗器械相比于药品的研发投入要少,研发周期也更短,但也同样面临不小的研发风险,一旦研发投入最后无法形成能覆盖成本的收入,对企业业绩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医疗投资:基于价值的投资逻辑和实操》
作者:戴广宇主编、曹健、宫成宇、刘夏编著
本书将对医疗大健康领域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医疗美容、医药商业五大行业的投资逻辑进行全面剖析,对各行业的投资机会为读者娓娓道来。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