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优势 >> 让5G落到实处的第一个领域,或许是医疗5
5Ging是爱范儿报道5G的新栏目。5G究竟能带来什么?还没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听惯了几秒下载一部电影的故事,不如看看正在发生的历史。
5月24日上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会议室,数名专家正对着大屏幕给出指导意见,屏幕的另一边医院、医院医院的手术现场,这是利用5G和AI技术进行的「一对多」远程微创介入手术。
▲图片来自:科学网
5G通信的低时延和高可靠优点让这种远程医疗成为可能,画面时延低于30微秒(1微秒=百万分之一秒),要知道人体痛感传递到大脑还需要毫秒左右,可见5G的时延之低,加上更清晰的画面,才能达到专家远程指导如亲临现场手术一般的效果,这些都是传统的网络会诊无法实现的。
更能体现5G优势的当属远程手术,医生可以实时操作千里之外的机械臂为病人进行手术而不必奔波至现场。不要以为这只是科幻小说或仍存在于概念中的设想,今年3月医院已完成全国第一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在海南的主治医生通过电脑发出指令,操纵北京手术室的设备将微电级准确植入患者大脑中心的靶点。
▲神经外科医院发出对病人进行微刺激指令图片来自:人民网
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炫技,远程医疗不仅可以为医生和患者节省时间和精力,更是解决医疗资源不均的有效手段,4G时代受限时网络卡顿,远程医疗通常局限于线上会诊和文件传输,就连远程诊断都因画面不清晰而可能导致判断失误,但这些在5G网络下将不再是问题。
除了手术,5G在急救中亦大有可为。今年3月份,医院演示了5G救护车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救护人员通过摄像头与远程的医生协同诊断治疗,使医院能够提前做好准备,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5G改变医疗行业为时尚早
尽管5G拥有诸多优点,但要在医疗中真正落地依然有诸多限制,理想和现实差距还是挺大的。
首先是成本问题。5G使用的毫米波存在穿透力差、信号衰减大、易受阻挡、覆盖范围小等缺点,因此同一范围内需要比4G更多的基站才能实现信号的完全覆盖,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翟运开向《财经》介绍,仅该院老院区至少就需要个室内基站,预计花费在15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室外的基站,这与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题出现了矛盾,因为偏远地区缺少的正是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
▲图片来自:TheSpectator
高昂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让运营商在这波5G浪潮中显得不够积极,专家预测5G和4G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共存,从商业层面考虑,5G可能更多地用于工业互联网。
其次,5G还将产生许多新的法律问题,例如远程手术中一旦出现手术事故,责任的划分也很难在现有的法律中找到明确对应条例,因此国家卫健委也提醒远程手术有一定风险,「要遵循基于目前的网络技术和医学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审慎的探索」。
至于原本就忙得不可开交的医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远程问诊和手术,恐怕就不是5G能解决的问题了。
当我们在谈论远程手术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论触觉互联网
5G在医疗中的应用,也为我们揭开了触觉互联网的一角,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触觉上的反馈,最常见的便是远程实时操纵机器人。
▲图片来自:5G.co.uk
要实现人与环境的流畅交互,则需要时延不超过1毫秒的延迟和可靠的底运网络,因此需要由5G作为底层网络基础设施。
准确来讲,触觉互联网是多种技术在网络和应用层面的结合,IoT和机器人在终端提供支持,数据经5G网络传输,再由移动边缘计算(MEC)处理数据,可以说触觉互联网是为5G而生的。
触觉互联网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除了远程手术,医生们还可以通过视频和触觉反馈设备远程为患者做检查;在线购物时你也可以触摸到衣服的材质或者「试穿」。在医生、飞行员、工程师等培训中,触觉互联网也大有可为,老师们在进行涉及精细操作的教学时,也能更好地观察到学生的执行并及时进行纠正,学生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老师的示范动作,。
因此,5G的出现不仅是通信上的突破,而且还将使人类的触觉彻底打破地理限制,为人类提供新的感官维度,真正实现万物互联,正如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所说:
5G不再是一个最基本的技术手段或运营商的网络,其实已经是国民经济或者是高质量发展产业变革的生产要素。5G不再属于运营商,属于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