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离医疗机器人普及还有多远专家要医工结合

发布时间:2023/11/17 9:03:48   
第二届国际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图片来源: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供图面对人类的疑难杂症,医生操纵机器人伸出手臂进入患者体内,简单几个动作,完成肿瘤切除等高难度动作……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细节,医院中的真实场景。应用于不同科室手术机器人、各类AI医疗系统,以及直接面向患者的康复陪伴机器人,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如何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完善保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在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背景下得到长足的发展,都是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医疗机器人是颠覆性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国际前沿发展趋势是医工交叉、工科为先。把在工科上面取得的技术成果嫁接转移到医学临床上,有的医生学工当工程师,有医院当医生,这样往往有利于高端医疗器件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手术机器人走进临床年,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获得欧洲CE认证,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款手术机器人的诞生。年7月,“达芬奇”系统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成为全球首套可以正式应用于临床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医院则在年引进了第一套“达芬奇”系统,据《健康时报》报道,截至年底中国内地“达芬奇”系统已累计装机69台,平均每台机器人每天能完成一到两例手术。“达芬奇”系统固然先进,但实际上,国内所进行的手术机器人研发,已呈现差异化追赶态势。年,由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医院联合研制的“妙手A”系统研制成功。与“达芬奇”系统的全科模式不同,“妙手A”系统是国内首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当时打破了国内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妙手’系统起步就比较早,我们最早时做了显微外科、小型化的微创,思路上是想走与‘达芬奇’系统完全不同的路径。(当时)市场对‘达芬奇’系统全科化的模式更为追捧,但是技术上本质是相通的,只是模式不一样。”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在近期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举办的论坛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王树新介绍,年“妙手S”系统研制成功,是国内最早进行临床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之后以专利授权的方式转让给了企业,目前在科技部项目的支持下,正在开展产业化过程”。“无论从技术、产业转化,国内单位目前做得都很好,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加大对高端医疗器械支持的力度”,王树新向记者介绍,国内医疗机器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不过,对于医疗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现阶段还有广大患者对其应用的意义、安全性方面提出疑问。“实际上手术机器人的作用,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减小不同医生间技术的差异性”,王树新为记者说明。“目前‘妙手’系统在临床上已经进行过例手术,患者其实更倾向于接受高精尖的机器人。”对于这其中的原因,王树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机器人可以针对某项适应症提升手术质量,但机器人仍是受医生控制去操作,“实际上会使手术做得更好”。“医工结合”或是趋势追赶世界先进,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还欠缺什么?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举办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多次提到“医工结合”这一概念。“医疗机器人是颠覆性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国际前沿发展趋势是医工交叉、工科为先。把在工科上面取得的技术成果嫁接转移到医学临床上,有的医生学工当工程师,有医院当医生,这样往往有利于高端医疗器件的发展。”王田苗认为。王田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医疗机器人发展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临床痛点需求的重要领域,例如微创手术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肿瘤诊断放疗机器人等。另外一个趋势则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包括软体检测机械臂、基于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的医疗临床交互、精细灵巧微操作执行器等。王田苗认为,基础原创研究差距及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化发展,是目前中外医疗机器人领域能体现出的差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正逐步开展医工联合方面的探索,纷纷成立医工交叉学科研究所。但技术与产品的转化,并不只是进行医工联合探索这样简单。“我们全链条(的)有机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共同来推进。”王树新认为,除了技术,投资对于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作用同样重大,而医疗产品的投资周期往往很长,投资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特点。王田苗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款医疗机器人从研发到真正应用到临床,整个发展过程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一定要围绕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国内目前临床迫切需求的痛点领域作为突破目标。”与此同时,王田苗认为,要按照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品质服务,并加快资本的介入,给新技术更多的途径和通道,来加快高端医疗产品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降低成本是关键决定某一型号医疗机器人能否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市场。”王树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目前全世界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据其国内之前的代理商复星医药(,SH)披露,年该型手术机器人在内地及香港的手术量超过2.8万台,同比增长约46%。而据去年的报道,北京、贵州、河北等多个省份21医院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成了总金额超过万美元的采购意向。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主任顾汉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往往并不在患者医保报销范畴,尽管这些器械在节约治疗费用上有很大好处。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认为,对于目前更多的国产创新型医疗机器人,除了进入临床前需要长期进行高投入,在注册、生产、经营、配置许可方面对团队也还存在着较大的考验和挑战。王树新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手术机器人目前在国内临床需求已经很大,医院,降低成本是关键。在他看来,医院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甚医院更迫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