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4000亿赛道大爆发,天大博士夫妻即将收

发布时间:2023/11/30 12:05:09   

来源:投资家

  来源:投资家

  作者

刘燃

  继微创机器人之后,又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冲刺港股IPO。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主攻手术机器人的精锋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花旗为联席保荐人。

  精锋医疗由一对留学归国的80后博士夫妻携手创立,期间获得来自淡马锡、三正健康、红杉中国、保利资本等顶级投行的多轮融资支持。

  目前,精锋医疗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在技术层面打破海外垄断。

  因公司在研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精锋医疗在报告期内实现零收入,且过去两年累计亏损超4亿。实际上,“亏损”已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

  精锋医疗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全球领先且快速成长的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手术机器人。

  精锋医疗拥有完整的自有知识产权体系,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余项,并与哈佛医学院、医院、医院医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手术机器人是世界微创外科领域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创新。医学界人士认为,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可实现切口更小、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风险降低、失血和疼痛减少。

  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由年的人民币亿元增长至年的人民币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6%,预计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5%。

  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为新兴市场且发展迅速。数据显示,年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29.35亿元,预计年将达到.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精锋医疗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

  放眼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精锋医疗的2款明星产品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

  目前,精锋医疗已完成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及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的设计及主要研发,两款核心产品均具备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国家药监局有关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查资格。

  其中,MP是精锋医疗的核心产品,是一种机器人辅助设备,通过应用机器人技术、成像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微创手术。

  在MP的协助下,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可安坐于主控台,通过观看高分辨率三维图像手术术野,轻松地操纵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的机械臂,进行手术。

  目前,MP的开发工作重点放在两个手术专科:泌尿外科手术及妇科手术。正在拓展MP在普外科及胸外科中的应用,已启动临床试验。

  而SP是精锋医疗的关键产品,是一种用于单孔微创或自然腔道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设备。

  SP的患者手术平台只有一个机械臂,所有手术器械均可纳入其中。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代表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的研究重点之一。

  SP的开发工作重点放在两个手术专科上:妇科手术及泌尿外科手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以拓展SP在普外科、胸外科及头颈外科手术的应用。

  据悉,精锋医疗此次IPO募资净额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MP的持续研发和日后商业化;用于管线其他在研产品的持续研发、以及日后制造与商业化;用于手术机器人和相关领域的潜在策略收购与合作;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与之相对应的,精锋医疗计划于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上海临港生产中心,预计于年投入使用。上海临港生产中心预计总面积约为平方米,每年可生产超过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精锋医疗上海的生产设施有望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术机器人生产基地。

  二

  在精锋医疗赴港IPO的背后,是一对80后博士夫妻留学归国后携手创业的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精锋医疗两位创始人王建辰博士和高元倩博士是夫妻关系,二人均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有10年左右的产品研究、开发及团队管理经验。

  早在天津大学读硕士期间,王建辰和高元倩就开始专注于研究手术机器人,并师从中国著名的机器人专家、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研究的开拓者、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教授。

  王建辰曾对外表示:“王教授一步步引领我走在了手术机器人研究的国际前沿上,对我在科学研究能力的挖掘和提升上影响很大。”

  尚在天津大学读博期间,王建辰和高元倩分别公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学院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源地。

  在美国深造期间,王建辰受到实验室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决定回国创业。年,留学归国的王建辰博士和高元倩博士,携手创办了精锋医疗,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继续深耕细作。

  年底,当工作人员把最后一个零件完整组装在手术机器人身上,望着它慢慢抬起“双手”进行操作测试,王建辰内心颇为感慨:“这意味着创业想法转变为实体产品真正落地,那时候心里是无比激动的。”

  手术机器人是现代医疗当中的新生力量,但医生依然是手术创新中的核心力量。为在产品设计上更贴近医生临床使用习惯等,精锋医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一直保持和医生的紧密合作。

  据王建辰介绍:“我们的临床医生顾问团队会来公司进行指导。我们也会定期把我们的工程师派到手术室,让他们亲自去学习手术。这样一来,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医生的需求和想法。我们目前医院展开了合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精锋医疗研发的单孔手术机器人突破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专利封锁,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今年3月,精锋医疗的单孔手术机器人SP在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成功完成了一例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如此出众的精锋医疗,获得资本疯狂追捧。此前,精锋医疗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团队阵容强大,其中不乏淡马锡、红杉中国、三正健康、保利资本、中金浦成等国内外知名机构。

  年1月,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近6亿元的B轮融资。由康基医疗和洲嶺资本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和国策投资联合领投,祥峰投资、博远资本、雅惠投资、保利资本等跟投。

  同年11月,精锋医疗再次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正健康、洲嶺资本、国策投资等老股东追加投资。

  仅在年,精锋医疗就完成两轮累计金额接近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C轮融资后,精锋医疗的投后估值已突破15亿美元(约亿人民币),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

  股权结构上,王建辰博士和高元倩博士通过精锋华瑞、精锋海南有限合伙、协合创锋及协力创峰控制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8.71%,为控股股东。

  三

  虽然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疗器械当中的火热赛道,吸引大批明星资本前来捧场,但是由于国产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商业化能力面临考验,财务表现难言乐观。

  因为在研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精锋医疗目前尚未盈利,往绩纪录期间未产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销售成本,也就是说公司至今零收入。

  招股书显示,年到年,精锋医疗的净亏损分别为万元及3.49亿元,两年间累计亏损约4.28亿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所致。

  报告期内,精锋医疗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万元和2.22亿元,分别占当期经营开支总额的88.2%及79.9%。

  随着在研产品的研发活动及临床试验的进展,精锋医疗预期于可见未来研发开支会持续占经营开支总额较大比重,公司坦言“并可能于可见的将来继续产生经营亏损”。

  好在精锋医疗已完成多轮融资,仅在年就通过两轮融资拿到近20亿人民币。截至递表前,公司账上还剩15亿现金。

  事实上,商业化落地是摆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盈利难”。

  以去年成功赴港IPO的微创机器人为例,今年3月,微创机器人披露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年公司实现营收万元,但净亏损却高达5.84亿元。

  微创机器人的业绩表现也影响到公司股价,当前公司股价不及25港元,相比上市初期的历史最高价早已“腰斩”,公司总市值不足亿港元,而公司最高市值曾超过亿港元。

  不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作为全球手术机器人的最大细分市场,年中国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占腔镜手术总数的渗透率为0.5%,远低于美国13.3%的渗透率。

  在此背景下,倘若精锋医疗可以通过IPO上市融资,就可以拿到更多资金推动产品商业化落地,在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海外巨头竞争时也多了一分底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0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