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发展 >> 口罩or呼吸机中外车企转产医疗物资找不
汽势Auto-First丨刘冀然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是疫情大考中,上汽通用五菱喊出的响当当的口号——2月6日宣布生产线改建计划,仅用时3天,五菱汽车产出的第一批20万只口罩已经下线,动作之迅速令人印象深刻。
而加入到转产行列的中国车企不胜枚举。
比如,2月11日广汽集团首台口罩生产设备运达广汽部件技术中心安装并进行调试,而在生产口罩的同时,广汽也在同步自制更多的口罩生产设备,不断扩大产能,尽全力解决国内口罩供不应求的难题。
再比如,2月12日比亚迪部署中央研究院生产消毒液,目标日产量为5万瓶,电子事业群九部负责口罩生产,产能爬坡后可达万只/天。
除此之外,江铃福特、上汽大通、宇通等企业也在第一时间转产改造负压救护车。
随着疫情席卷全球,海外车企也借鉴了中国车企的经验,纷纷转产医疗物资,但转产的对象并非口罩、消毒液,而是呼吸机。
意大利的菲亚特·克莱斯勒、英国的迈凯伦和劳斯莱斯已经着手转产呼吸机,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则将F1赛车上的CPAP呼吸辅助设备拿出来应急,而在《国防生产法》的支持下,美国车企的动作则更加迅速。
率先拿出样机的,是特斯拉。美国时间4月5日,特斯拉通过视频公开展示了其自主设计的呼吸机结构示意图、原型样机和检测系统样机。特斯拉工程师使用ModelS空气悬架系统中的注入空气管、气压调节器等常见零件来组件呼吸机的氧气混合室(oxygenmixingchamber);监测系统则使用了Model3的信息娱乐系统电脑、车辆控制器等部件,在Model3的触控屏上显示着气压、流量、体积三种呼吸机工作状态。在使用电池的情况下,“特斯拉呼吸机”可支持20至40分钟满负荷运转,可用于病人转送。
福特则“兵分两路”,一边与通用电气(GE)的医疗保健部门协同,使用关停的工厂车间帮助GE呼吸机做产能扩充;另一边则与本土小型气动呼吸机公司Airon合作,开发“福特呼吸机”。4月初,底特律郊外的福特工厂已开始对Airon呼吸机进行拆解和3D扫描,并依据车间原有生产线改进呼吸机设计,本周可完成原型样机制造,本月计划生产1台“福特呼吸机”。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型号的呼吸机也只能用作病人转送。
相较而言,通用汽车则被“委以重任”——生产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专业呼吸机。3月19日,通用汽车便与美国呼吸机制造商VentecLifeSystems建立合作关系,借用通用生产精密电器元件的印第安纳州Kokomo工厂,以及通用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扩大呼吸机的生产规模。据汽势Auto-First了解,由于结构更加复杂,需要超过个独立部件,“通用呼吸机”的量产进程也相对缓慢,预计于5月中旬才能达到1万台/月的产出目标。
同为转产,为何中国车企生产口罩,而海外车企则瞄准呼吸机呢?
“在美国人的传统概念里,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但随着疫情发展,这样的传统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是,比口罩紧缺更可怕的,是医院的呼吸机根本不够用。”一位长期居住在纽约的朋友向汽势Auto-First介绍道。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国目前感染人数已逼近40万人,医院只有约16万台呼吸机,加之战略储备中的1.7万台,仍属杯水车薪,重症病人“排队”等待呼吸机的现象目前在欧美地区普遍存在,不少外媒报道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告急,甚至有医护人员变身工程师,临时将原本供应两位病人使用的呼吸机改造出八个输出口。
口罩抑制病毒传播,呼吸机则可救人性命。也正是应了“人民需要什么,车企就造什么”的口号,海外车企纷纷行动起来,转产比口罩更急缺的呼吸机。
转产医疗物资,为何全球车企一马当先?
某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员工在采访中向汽势Auto-First介绍:“虽然医疗行业在国内外的生产、经营资质审核标准不尽相同,但对于口罩、呼吸机这类接触口鼻的医疗器械和耗材而言,为了杜绝产品生产过程不当导致使用时存在潜在的黏膜感染风险,在无菌环境下生产是全球统一的标准。”
所以,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车企在某些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上可转化为医用物资的生产技术,以及在应对突发紧急疫情时,相较普通医疗器械企业,车企拥有充裕多倍的产能以外,拥有现成的无尘环境车间,仅需要经过持续消毒和简单改造即可营造无菌环境,也是车企迅速顺利转产医疗物资的“先天优势”。
无论是防止传染的口罩、消毒液、负压救护车,亦或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呼吸机,国内外车企通过转产医疗物资的方式,正在成为全球抗疫的中坚力量。祝愿疫情早日退散,祝福车企疫后无恙。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