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发展 >> 开立医疗国产内窥镜龙头上市公司宗老斌
这两天市场异常动荡,高位许久的周期股大幅回调,资金纷纷出逃,涌向了下跌许久的消费医疗板块。其实消费和医疗板块的长期逻辑并没有变过,今天我们带大家来看一家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专注于彩超和内窥镜业务的:开立医疗
1
超声业务起家,专注医疗器械发展
开立医疗公司以超声业务起家并专注此业务接近20年
同时,公司也并未放弃过业务的拓展,开立医疗完成了电子胃镜以及电子肠镜的产业化,为公司的第二业务——内窥镜版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开立医疗的内窥镜业务加速发展,并成功于推出高清消化道内镜系统HD-,目前公司的4K超高清内窥镜及腹腔内镜获得国内注册证,引领国内内窥镜行业持续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陈志强和总经理吴坤祥,两人合计持有开立医疗共计47.4%的股权。此外高层管理人员黄奕波、周文平、刘映芳和李浩合计持有公司12.96%的股权。稳定集中的股权方便于公司的管理,而高管持股更是绑定了公司与管理层的利益,有助于公司平稳长远地走下去。
上市以来,公司起初凭借彩超业务迅速扩大营收规模,业绩增长迅速,但是好景不长,国内彩超行业面临的竞争较大,国产巨头迈瑞医疗对开立市场的冲击一直在持续,叠加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开立医疗的营收和利润双双跌至冰点。
但是伴随着内窥镜业务的发力,公司成功在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反转,半年报的业绩更是超出预期,内窥镜业务有望帮助公司业绩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2
内窥镜业务潜力巨大
内窥镜系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医用内窥镜是一种通过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体内的影像仪器,使用时将内镜导入于检查的器官,能够帮助医生在直视下做出疾病诊断或病灶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也可以对疾病进行及时治疗或植入具有治疗作用的人造产品等。
医用内窥镜主要是由内窥镜镜体、内窥镜配套设备和内窥镜诊疗器械构成的。其中镜体和配套设备合在一起被称为内窥镜系统。内窥镜这一医疗器械集中了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器械、现代电子等技术,主要由窥镜系统、图像显示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其中窥镜系统主要包括手柄和镜体;图像显示系统的重要技术包含CCD和CMOS;照明系统主要是照明光源和传光束等。
软镜硬镜各有不同:根据镜体进入人体的管道是否可以弯曲,一般医用内窥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硬镜和软镜。硬镜的镜身主体不可弯曲或扭转,主要产品有腹腔镜、胸腔镜、纵隔镜、膀胱镜等;软镜的镜身柔软且可以弯曲,但是光学质量不如硬镜,主要产品有胃镜、肠镜和喉镜等。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硬镜的技术壁垒要小于软镜,软镜由于主机和镜体必须配套,医师的使用习惯导致产品黏性较强,市场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国内内窥镜市场高速成长:数据显示,全球内窥镜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从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6%,发达国家的内窥镜行业已经进入到成熟平稳发展的阶段。
与全球内窥镜行业发展趋势不同的是,我国内窥镜行业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制造技术等问题,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数据显示我国内窥镜行业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16.7%。
软镜技术壁垒高,进口替代难度大:由于软镜在制造难度上面比硬镜大很多,因此国产的技术起步缓慢,国产产品更迭的进程较为缓慢,国内仍旧呈现出进口品牌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奥林巴斯、富士和宾得三家日本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国内市场,医院基本是他们的天下。开立医疗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软镜研发厂商,凭借自身持续的研发和突破成功打入进口品牌市场。
3
股价走势回顾
在叠加了创业板指和医疗器械指数之后,我们发现开立医疗的股价走势基本上与大盘还有行业的表现接近一致。在上市初期公司的股价经历了新股都会拥有的估值提升以及消化估值的状态;在年时由于公司彩超业务发展较好,连续两年公司的业绩实现正增长,叠加市场和行业正面影响,开立医疗的股价出现一波快速拉升;
但是随后由于激烈的竞争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的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也开启了持续的震荡下滑;虽然在之前公司的内窥镜业务提升了市场预期,叠加核心资产行业,开立医疗的股价有所回温,不过亏损的年业绩成为了公司股价下跌的核心因素;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公司的4K内镜产品过审,公司的业绩增长重新回到正轨,股价也在震荡中持续向上提升。
综合来看,开立医疗虽然以超声业务起家,但是在国内的业务拓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但公司在尽可能发力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内窥镜业务,并前瞻性看到了内窥镜行业所拥有的发展空间,成为国内软镜领域的先驱者。
年伊始,公司凭借内窥镜业务的强势增长成功将公司业绩大幅扭转。由于目前国产内窥镜玩家也比较多,迈瑞医疗虽然以硬镜为切入点,但是实力不可忽视;同时南微医学也是同赛道的有力竞争者,因此对于开立医疗来说未来的路还非常长,需要保持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