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介绍 >> 中医药如何治疗慢阻肺世界慢阻肺日,专家带
慢阻肺是一种肺部气流受限的慢性肺病,是一种持续性、不可逆的呼吸功能损伤的疾病,较为难治,危及生命。中医对此病治疗较有优势。在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之际,本报4版与7版联动刊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的系列文章,使广大医患了解中医药治疗此病的特色优势,在一呼一吸之间,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治疗慢阻肺整体思维很重要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孙学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以持续呼吸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胸闷,常伴有纳差、身体消瘦、焦虑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呼吸衰竭、肺心病、心衰等危重症。
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会出现高热、咳嗽、咯黄痰等症状,提示肺部感染比较严重,西医一般用抗生素治疗。贾海忠指出,用抗生素治疗慢阻肺,主要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者,如果是患者为病毒感染,则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更胜一筹;同时,在慢阻肺病情发展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初期、中期,还是发展到出现肺心病、心衰等情况的危重症阶段,中医药都可以全程干预,且疗效可观。
中医病因学认识
慢阻肺发病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外因(如吸烟、吸入空气中粉尘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内因(个体免疫力差、气道高反应等)。
贾海忠强调,中医治疗慢阻肺时,要避免被病因上的认识误区扰乱临证思路。中医病因学和西医病因学有很大不同:西医在治病之前需要找到导致疾病的确切原因,然后才能施治;而中医在病因认识上虽然也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之分,但往往是根据病邪引发疾病后的症状反应来判断病邪的性质,如依据患者表现出来的是热象、寒象还是燥象等各种不同情况,以进一步确定治疗思路。所以中医治病很多时候看上去是祛邪,其实是在调理人体自身的反应性。
从肺脾肾论治
从外邪的角度分析:冬天易感受风寒发病,如机体阳气充盛,则可形成外寒内热病证;夏季发作者多为感受热邪或风热,若素体有痰湿,便会郁结成痰热。从发病者正气虚的角度分析,一般来讲有肺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咳嗽、咯痰多的时候要从脾胃论治,严重者多伴有肾虚,还要从肾论治。因此,慢阻肺一般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来治疗。
贾海忠指出,临床中可以用来治疗慢阻肺的方剂很多。如感受风寒发病者,可以小青龙汤为基本方;外寒内热病证,可以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以热邪为主者,可以用千金苇茎汤、清金化痰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等;喘重者可以用定喘汤;合并脾胃病症者可用二陈汤加减化裁;肾虚者可合并补肾方。
在融合医学基础上圆机活法
在慢阻肺发病早期,医院呼吸科,求诊于中医者多病情演变较为复杂,此时的辨治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而贵在圆机活法。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贾海忠认为,这句话所表达的内涵可看作是把中西医理论融合到一起的高明认识。他认为,人体最核心处毗邻的是“神机”,与外界接触的则为“气立”。人体内最核心的是血液,与血液最近的是心脏、循环系统等,都属于“神机”;与外界接触的如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属于“气立”。基于这一理论,论治疾病就可从病因、气立、神机三处入手,简约且灵活。
如从“神机—气立”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则可将肺、气管看作是与外界相通的“气立”部位。外邪侵袭这些部位,就形成了呼吸系统炎症,进而阻塞气道而发病,症见呼吸不利、憋闷气喘。“神机”的各个部位出现问题,影响到肺,也会发病。因此,治疗慢阻肺既要祛邪,又要调理全身,即《素问》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临床中,慢阻肺患者往往合并有胃肠道症状,如便秘、泄泻、恶心、纳差等,消化系统疾病和咽喉部疾病也会导致咳嗽。贾海忠认为,这一现象需要从胚胎发育角度分析。肺与胃肠道都来源于内胚层器官,这二者同时也都属于“气立”部位。针对脾胃虚弱、咯痰多的慢阻肺患者,可以用二陈汤加味,其中半夏的量要用足,且需加用一些健脾药。
贾海忠认为,目前中医临床中半夏的用量普遍不够,许多人只知道半夏是化痰药,却不知半夏是一味健脾良药,它是因健脾益气而达到化痰效果的。
中西并重疗效确切
医院冯淬灵
慢阻肺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约1亿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是我国居民死因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虽然已经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但慢阻肺的慢病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及相关信息手段仍在探索之中。
吸烟、被动吸烟、生物燃料、空气污染是慢阻肺发生发展主要的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活动后气短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慢阻肺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疾病进展、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急性期常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现代医学治疗一般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为原则,症状较重者需静脉短期应用激素以快速缓解症状,甚至需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稳定期规范治疗及合理管理是预防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稳定期管理得当,会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花费。支气管扩张剂是稳定期治疗的基石,根据患者症状多少、急性加重的频次及肺功能分级的不同,可选用长效或短效的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合并哮喘或者气道敏感性增高的人群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中医多手段提高疗效
慢阻肺隶属于中医“肺胀”“喘证”范畴。中医认为,虚、痰、瘀贯穿慢阻肺疾病始终。气虚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气虚初起多为肺脾气虚,渐至肺脾肾三脏俱虚,并可气损及阳,或阴阳两虚。阴虚初起多为肺阴虚或肺肾阴虚,逐渐演至肝肾阴虚,也可部分损及阳气。痰浊、瘀血既是脏腑虚损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慢阻肺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本虚与标实相互为患,相互兼夹,迁延不愈,导致痰瘀互结阻于肺络。临床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六腑。
气道黏液高分泌和细菌耐药是急性加重期西医治疗的瓶颈,大样本证候调查表明,接近四分之三的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属痰热壅肺。循证证据证实,在急性加重期,于西医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复方可以促进疾病向愈,缩短病程。有诸多医家针对急性加重期的证候特点自拟中药复方,多项临床研究从减少气道黏液高分泌、减少耐药、提高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及抗炎等多方面揭示了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证明中药复方与西医治疗有协同作用。
关于稳定期的中医复方研究,主要集中在补肺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化痰方药上。众多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内服中药复方及中药贴敷、针刺、艾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慢阻肺稳定期的良好疗效,并通过实验研究从多靶点、多角度揭示了中药复方干预气道黏液高分泌、气道重塑、氧化—抗氧化失衡的作用机制。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的健康教育、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