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介绍 >> 2020年中国CT检查行业概览
一、中国CT检查行业市场分析
1、定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CT与X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最后形成灰阶图像。
CT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及大小与数量方面是敏感且可靠的,由于其密度分辨力高、检查方便、可克服传统X线影像重叠等特殊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中国CT检查行业市场的——产业链
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元器件供应商与CT设备供应商。中游环节主体为CT检查服务提供者。下游涉及各类CT检查服务接受者。(1)中国CT行业市场——上游分析
l中国厂商可进行一体化生产的厂商数量较少,大多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的方式。整机性能稳定性取决于品牌和整机零部件来源的一致性,因此,不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将导致国产产品性能不佳,成像质量较差。扫描系统为CT的核心系统,其中包括X线发生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除扫描系统外,CT系统还包括计算机部分部分、机械运动部分以及图像显示及存储部分。探测器、X线球管、滑环和数据传输高压发生器、采集系统和图像重建算法是CT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硬件+软件)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60%以上,国产厂商基本依靠外购核心零部件进行CT组装。
l近10年来,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国产厂商CT配置以16排及以下中低端产品为主,国产产品价格在万元以下,而16排CT进口产品价格在-万元之间,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CT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在CT领域,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优势领先,产品线齐全,国产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存在差距,且普遍缺乏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导致可生产高端CT产品的国产品牌较少。64排CT市场主要参与者为美国通用、飞利浦、西门子、东芝等进口厂商,国产厂商仅有东软、联影等具备高端CT生产能力,但尚未呈现一定规模。64排以上CT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目前,本土CT设备生产商正积极发展高排CT,不断缩小与进口设备的技术差距64排CT国产产品价格在万元左右,进口产品约1,万元。排及以上高端CT国产占比不足10%。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凭借性价比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
(2)中国CT行业市场——中游分析
中国CT检查行业中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其中独立影像中心迎来发展机遇,医院负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中国CT检查行业中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医院、医院、远程影像平台及独立影像中心。
l医院:中国优质医医院,医院CT检查业务负担重。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减轻医院诊疗压力,国家提出“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迅猛发展。数据显示年,全国医疗机构数达,个,医院33,个,基层医疗机构,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将带动一定的CT检查需求释放。
l医院:中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办医,以此作为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背景下,医院数量迅速增长,年-年,中国医院从3,多家增长到20,家。医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医院负担,承担部分CT检查工作。
l独立影像中心: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独立影像中心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分配。受制于政策、成本等因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配置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独立影像中心可以减轻医院负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解决现阶段中国医学影像服务的痛点,帮助医学影像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政策的鼓励下,独立影像中心迎来发展机遇。
l线上影像平台:线上影像平台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远程阅片服务,将专家与患者需求对接。患者巨大影像检查需求的推动下,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线上影像平台在近三年成长迅速。医院影像科人手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影片诊断效率,促进了CT检查市场的消费需求。
截至年末,中国CT保有量超过25,台。-年,中国CT设备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1%。年,中国CT设备市场销量为3,台,-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0%。16排CT是中国保有量最多的CT类型,但16排及以下CT医院占比逐年下降,64排及以上CT占比逐年上升。
(3)中国CT行业市场——下游分析
高度老龄化与患病人数增加均导致对CT检查的需求增加,国家医保政策可涵盖住院期间与诊断性质产生的CT检查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中国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4,万人,年至年间,60岁以上人口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老年人口基数扩大带来疾病诊疗需求。在中国城市与农村疾病死亡构成中,排名前四位的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CT在心脏及大血管的疾病检查中,应用广泛,同时高分辨率CT对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优越性,诊断价值高。高度老龄化与患病人数增加均导致对CT检查的需求增加,CT检查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CT检查费用受诸多因素影响,医院、地区、检查部位等,一般局部检查费用不高,在-元之间,检查部位越多,所需费用越高。
国家医保政策可涵盖住院期间与诊断性质产生的CT检查费用。影像远程诊断服务也逐渐纳入医保,如贵州、四川等省将远程影像诊断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CT检查在新冠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
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COVID-19)出现,疫情在中国构成流行病威胁。-nCoV为目前发现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其余六种包括可造成普通感冒与呼吸道感染的HCoV-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以及可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SARS-CoV、MERS-CoV。在基因相似度方面,-nCoV与SARS-CoV基因相似度为79%,与MERS-CoV相似度为50%。在感染机制方面,人体内与SARS-CoV结合的受体为ACE2,与MERS-CoV结合的受体为CD26。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分发热子模型,发现SARS-CoV和-nCoV的受体结合域结构相似。
-nCoV、SARS-CoV、MERS-CoV受体结合域的同源建模和系统发生学分析
在一项针对年1月1日至年1月20日期间,医院诊治的99例COVID-19统计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约30%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并伴有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临床表现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更有甚者,患者病情短期内恶化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国CT行业市场规模:
CT检查作为较为成熟、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由于新冠肺炎爆发,预计CT检查市场规模将在年迎来较大幅度增长。
作为应用较为成熟、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中国CT检查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服务端统计,-年,中国CT检查行业市场规模由20.6亿元增长至2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年,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预计作为新冠肺炎主要诊断方式的CT检查市场规模将迎来较大幅度增长,未来五年,呼吸道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政策扶持国产高端CT创新研发将成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中国CT检查行业市场规模将以6.2%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增长,到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33.4亿元。
未来五年市场增长原因:
首先呼吸道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
中国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基数扩大带来疾病诊疗需求。在中国疾病死亡构成中,排名前四位的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CT在心及大血管的疾病检查中,应用广泛,同时高分辨率CT对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优越性,诊断价值高。
其次政策扶持国产CT创新研发:
中国CT保有量约为2万台,但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但中国厂商与进口厂商存在技术代差,中国64排以上CT市场基本由进口厂商垄断,国产CT主要为中低端产品。在高端CT市场被进口厂商垄断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国产高端CT的创新研发有利于更多医疗机构进行高端CT设备的配置,进一步增强CT检查能力。
政策扶持国产高端CT创新研发:
年,中国CT保有量约为2万台,但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渗在高端CT市场被进口厂商垄断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国产高透率仍然较低,日本每百万人口CT为92.2台,美国每百万人口CT为32.2台,端CT的创新研发。而中国每百万人口CT数量仅为14.3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扫描方式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为现今市场主流CT。伴随CT技术的发展,CT排数、层数不断增加,多排多层CT具备更快的成像速度与更清晰的图像。中国厂商与进口厂商存在技术代差,中国64排以上CT市场基本由进口厂商垄断,国产CT主要为中低端产品,国产高端CT市场占有率低。现阶段,仅东软、联影等少数厂商具备生产层以上CT的能力,其余厂家产品主要集中于64层以下CT,主要为16层CT。国际巨头GE、西门子、飞利浦等厂商CT产品线齐全,具备品牌、技术优势,高端CT产品布局优势明显。
最后在政策推动下,国产高端CT有望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作为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CT逐步对进口产品形成替代,有利于更多医疗机构进行高端CT设备的配置,进一步增强CT检查能力,提高医疗水平。
区别:
移动CT的诞生:移动CT可降低转运患者过程中的风险,在急症、危重病人及行动不便者中使用广泛,在COVID-19抗疫过程中,医院CT装备不足的问题
传统CT扫描需要将病人移送至扫描区域,受到病人临床状况与治疗状态的限制,移动病床可能为患者带来较高风险,据统计,超过70%的ICU患者在移送至CT扫描室过程中发生了不良事件。为降低人员运输成本,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移动CT以其灵活、实用的特性,自问世以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使用。
移动CT简介:
原理与构成:与传统螺旋CT大致相同,主要由扫描机架、检查床、台三部分组成
优势:1、体积小、质量轻、方便移动,可随意推入病房术室,避免转运患者过程中的风险较小
2、使用无需电力改造的单相交流电源,无需特定环境,任何墙上电源即可启动,断电后可利用自带蓄电池继续扫描
3、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缩小护理交互差距
劣势:1、考虑到可移动性,硬件配置通常比常规CT低
2、全身移动CT辐射量通常高于固定CT
适用科室:1、神经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ICU室及急诊科等多个科室
适用人群:1、特别适用于急症、危重病人及行动不便患者
适用场景:1、头颈部扫描、增强CT、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四肢病变检查、精准术中导航、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患者抢救等
中国CT检查设备投资风险分析:
科研创新风险
CT设备制造有高度的技术依赖,产品随时面临更新换代压力,生产商为提高或巩固市场份额,需在设备科研方面大力投入,但科研投入的产出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发展的方向难以预料、市场需求的变化多样,导致CT设备制造面临很高的科研投入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
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巨头占据高端市场,GPS三家企业凭借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医院高端产品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影像设备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例如东软、联影,与国际巨头在硬件设备上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可预见未来CT制造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行业整合。
市场开拓风险
中国CT设备市场准入和审批严格,产品必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验才能取得牌照进入市场。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对CT设备生产管理均有严格的审核规定。CT设备生产具有高准入门槛和市场壁垒,注册新型号产品以及开拓国际市场均风险较高。
核心部件依赖风险
中国大多数CT设备生产厂商不具备整机生产能力,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如果核心部件的价格发生较大变动,或者面临恶性打压的市场竞争,CT设备制造行业的利润率甚至产品生产本身将受到较大冲击。在可预见的未来,核心部件依赖是中国CT设备生产企业将要面临主要的问题。
销售渠道风险
CT设备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国产产品扫描精确程度、质量和价格均无明显差距,导致销售渠道对制造厂商销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大医院、政府系统、医学影像影像中心保持的良好关系是CT生产企业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中国CT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国产CT市场份额不足40%,国产品牌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东软、联影、安科、明峰是国产厂商领导者。
分为三大类:
1、第一梯队:传统国际巨头GPS,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优异的产品性能与优秀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中国CT行业高端市场;
2、第二梯队:东软、联影、安科、明峰等国产厂商领导者,具备高端CT设备生产能力,但未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3、第三梯队:产品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占比低;
全球主要CT厂商与产品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