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更小更灵巧更智能第五代机器人还要打通

发布时间:2024/12/24 12:32:16   

“谈到手术机器人,很多人会想到要有马达、齿轮的构架。但随着机器人小型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的持续迭代,今后产业链的布局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昨天举行的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国际论坛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在发布医疗机器人主旨报告中,给张江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道考题:“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大家在临床上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应用,但下一步我们还要考虑,能不能走在国际同行的前面?”

据杨广中在主旨报告中介绍,纵观过去40多年的发展,手术机器人已经历了四次迭代。第一代手术机器人是把工业的机械臂进行改装,这是简单的数字化操作,应用是失败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宙斯系统和达芬奇系统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奠定了第二代手术机器人的位置,它完全考虑了手术流程,解决了微创手术的痛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技术的发展需要和临床的需求融合,还要考虑到安全性、精准性、适用性,这是医疗器械产业的长周期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地方,”杨广中说。

第三代手术机器人是专科手术机器人,如泌尿外科。

第四代手术机器人则更多考虑了智能性,是以达芬奇SP单孔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系统,这代手术机器人把术前、术中的影像融合以及荧光成像等一系列功能结合起来,能够在术中实现更为精准的操作。

“我们正处在第四代和第五代手术机器人的交接之中,”目前,杨广中正在带领团队研发第五代手术机器人,“我们的主攻方向就是要打通技术上的痛点,有望更灵活,更能够对标于早期更小病灶的治疗。”

现在的手术机器人很昂贵,非常大,未来能不能变得更小、更灵巧、更智能?杨广中认为,今后的手术机器人的产业布局要瞄准进一步提高精准性、微创性以及普世性,“找准痛点,加强普世性,结合国情,增加原创性就是我们的方向。”

在他看来,今后手术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马达、传统传感器,对于手术机器人来说就很可能会失去机会。”杨广中认为,对于张江发展医疗器械产业而言,新材料、新的驱动方式、新的影像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大家在临床上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应用,但下一步我们还要考虑,能不能走在国际同行的前面?”

这道考题,相信值得所有张江人共同作答。

位于张江科学城“东大门”的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汇集了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约60家,已在体外诊断、植介入器械、手术设备等多细分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并在医疗器械展示中心及共享服务平台、医疗器械孵化器、动物实验平台、大企业创新中心、医疗器械检测平台、CRO、医疗器械研究院、注册咨询工作站等医疗器械创新赋能平台全方位完成布局。

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远方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形成了国际巨头汇聚、本土创新迸发的产业生态。截至年9月30日,基地内已培育上市公司11家,如奕瑞科技、百心安、凯利泰、透景、仁度、之江生物等。

围绕医学影像高端装备、体外诊断、植介入器械、智慧康复等细分领域,聚焦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机构五类主体,到年,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目标规模达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创新策源地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7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