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械

两日大涨近30,贴息利好也难撕微创机器

发布时间:2025/4/20 12:05:20   

在集采等政策压制和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医药板块持续调整了近一年半,终于在近期骨科、IVD集采放缓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的利好下,迎来大幅的反弹,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两日累计涨幅超7%。在指数的带动下,微创机器人-B()两日大涨近30%。

(行情来源:智通财经)

微创机器人“暴力”反弹更多的是基于财政贴息贷款利好政策。

贷款贴息+疫情影响,推动医疗设备快速增长

实际上,财政贴息贷款早在9月份就已公布。智通财经了解到,9月7日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实现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的目标。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

此次财政贴息总额约1.7万亿,涉及医疗设备更新预计约亿元,贷款利息低于3.2%,且中央财政贴息2.5%,补贴后利息小于等于0.7%。贷款期限为2年,申请截止时间为年12月31日。目前各省市积极响应政策,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截止9月30日,仅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上报约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即将释放。十一国庆期间财政贴息贷款项目单位与银行积极签约对接保障工作,目前各地贴息贷款快速落地,截止10月9日,各省市已落地金额约.85亿元。贴息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覆盖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覆盖方向和领域较为全面。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国内的医疗资源短板明显。人民日报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指出: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旦疫情形成规模性反弹,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从一些代表性领域可以看到我国当下医疗器械配置情况的客观差距,如:每百万人的配置CT台数,我国/年达到18.6台,而日本这一数据在/年则为台;每百万人的配置MRI台数,我国/年为6.6台,而日本同期则达到55.2台;每十万人拥有的重症病床数,我国/年为5张,而美国为约26张,德国更是达到34张。

根据Eshare统计数据,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在疫情之后有明显的提速趋势,年,我国医疗设备整体市场规模约为亿元,相比年复合增速超过20%,相较疫情之前年份15%左右的增速有显著提升。数据层面切实反映了我国疫情后对医疗资源配置投入的加大。

“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5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