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机械 >> 医疗机械资源 >> 元素级的大国博弈真相认识金属镓在医疗上的
年,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预言,在元素周期表中,紧挨着铝元素还有一种新元素尚待发现。五年后该元素才被发现,并命名为镓(Ga)。当时可能没有人会预料到,小小的镓元素,会在一百多年后掀起一场大国间的博弈。
镓是世界上最软的金属之一,常温下我们用手就可以将其捏变形。镓熔点极低,仅为29.76摄氏度,但其沸点奇高,达到摄氏度。基于其异常的物理特性,镓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医疗器械行业等诸多关键领域,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芯片维生素”。
不过,全球镓资源储备量极其有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生镓生产国和出口国,粗镓产量全球占比高达96%。
7月4日,“美国即将限制中国公司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消息一出,不到24小时,中国商务部就表示,从8月1日起,镓和锗两种金属及相关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液态镓合金推动医疗CT行业革命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镓的储量约为23万吨,相比之下,目前全球黄金储量在4千万亿吨左右,由此可见镓元素的稀缺性。美国就长期依赖镓进口。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内政部报告,年至年间,美国镓进口量的53%来自中国。
相比之下,对于家有镓矿的中国科技产业而言,对镓的使用更具自主性,使用场景也更广泛。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镓作为合成金属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的场景。以CT机为例,CT机的操作原理是利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并且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影像。
影像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因症施治。CT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球管,堪称CT机的心脏。球管的表现直接影响CT机成像效果、运行速度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CT球管采用滚珠轴承。该类型的机器成像时间长,散热差,由于滚珠轴承的持续磨损,机器还随时存在黏连和卡死的可能。传统CT效率低下,病人拍片需排长队的根源就在于此。
不过,CT机技术也在不断迭代,上世纪末期,德国的研发团队发明了液态金属轴承。这样转子和轴承之间的钢珠就被液态金属取代,其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摩擦。
我们讲述的主角镓元素就要闪亮登场了,近日,美的医疗板块的万东医疗推出了全新的TurboTom3系列CT机。该产品就采用了镓合金液态金属球管,不仅能够大功率稳定输出,整机性能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可提供0.49s/°+0.5mm薄层优质图像。
此款产品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明显提升。有了这样的CT机,医生在7秒内即可完成病人的全肺扫描,并且可以保障连续超高通量扫描,切换到下一个病人也耗时更短。对于病人而言,除了等待和检查的时长变短,拍片过程中传统CT机的噪声、震动和其他可能造成病人不适的情况都会发生质的改变,病人体验有极大的改善。
医院运营层面来看,由于采用液态金属球管的轴承几乎无磨损,极少出现打火故障,所以机械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医院运营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液态金属球管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所以通常被配置在极高端的CT机型中。在我国,配备液态金属球管的临床应用型CT机屈指可数。TurboTom3系列产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端CT机,而是临床适用机型。TurboTom3系列CT机的投入使用,意味着万东医疗已经将高配技术运用于标配设备中,推动高端医疗普惠更多的病患。
突破资源限制,开创价值机遇
提及镓运用案例,就不得不说起万东医疗开创性的无氦实验。众所周知,磁共振设备(MIR)和CT机均属现代医疗科学中的基础设备,磁共振设备就要大量用到液氦。
国家和区域间具有资源禀赋差异,就像中国拥有丰富的镓资源一样,美国的氦气产量则位列全球第一。年美国氦气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9%。年美国氦气出口量大幅缩减,氦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就在此次资源波动中极为被动,医院、医疗科研等涉及医用氦项目受阻。中国的氦气资源也基本依赖进口。
年初,万东医疗研发的“无液氦超导磁共振”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磁共振设备行业零的突破。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未有其他无液氦磁共振设备走出实验室。
无液氦超导磁共振医院投入临床
从液氦到无氦,可谓磁共振领域的一场重大的革命。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安装难度。更重要的是,无液氦超导磁共振的产品的面世更是具有国家级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实现打破氦资源垄断、避免氦能源卡脖子的里程碑式事件。如今无液氦磁共振设备实现量产,可以推动中国医疗影像磁共振设备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并率先掌握行业的全球话语权。
万东医疗的无氦实验围绕着本土优势资源展开,解决行业的发展痛点,因此也与价值机遇不期而遇。
由于有液氦的超导磁体运输难度大,以往的国产磁共振设备很难行销海外。万东系列的“无液氦”磁共振设备面世之后,立刻远销东南亚、中亚,甚至出现在非洲索马里。万东无液氦超导磁共振还将在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装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年,万东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还获得了门槛极高的的欧盟认证,德国莱茵TUV集团向万东签发了CE证书。就此,万东超导磁共振拿下了拿到了欧洲市场入场券,也是国内首家。
就这样,供需双向奔赴,万东医疗的创新型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由此来看,在目前的环境下,中国医疗制造业立足本土,强化资源禀赋,提前规避了潜在的原材料供应危机,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目标上再进一步,践行了本土品牌自主化的使命。?
元素级创新背后的普惠理想
元素级别的创新令人瞩目,不得不提到万东医疗背后的美的医疗。
美的集团,在常人的刻板印象中是家电龙头企业。殊不知,近年来其通过科技驱动与数字化革命,已经实现了向综合型科技集团转型。具体到医疗领域,美的的布局可追溯至年,美的集团对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的收购。这宗收购可以称得上美的集团在医疗业务领域的前瞻性布局,目前库卡医疗机器人已实现多方面医疗应用。
之后美的集团对万东医疗的收购,则显得更加坚定。年2月,美的集团以22.97亿元入主万东医疗。不足一年,美的再次斥资超20亿元定增。
如今,万东医疗、库卡医疗、美的生物医疗、瑞仕格医疗、美的楼宇科技五大医疗产业务组成的产业联合体已经逐步实现协同。
事实上,得到了美的集团积淀的智慧赋能后,万东的研发、开发和市场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年,万东就发布了各类医疗器械新品20款,22年多达43款。这些新应用、新技医院合作落地,形成了从实验室到医疗临床一线的成熟产业链。
“以创新助力临床技术进步”是万东的长期愿景,在美的集团则秉承“科技向善”、“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双方的发展观可谓不谋而合。而在美的集团的赋能之下,万东医疗产业智慧化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
万东医疗通过持续的创新,推动了临床科技的进步,这样的创新也为美的集团开辟出全新的增长赛道和想象空间。
仅以上文提及的CT机为例,从医疗市场来看,年中国每百万人CT机保有量为18.2台,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根据东吴证券研报,预计到年,中国CT市场规模将达到.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而医疗影像市场更是处于爆发式的增长阶段。从至年,该市场规模从73亿美元飞跃至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7.4%。
美的医疗也有一个小目标,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综合性合作伙伴。结合万东的医疗优势资源与美的集团在机械制造和智能楼宇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仅仅花了2年左右的时间,美的医疗就在医院iBUILDING数字化平台,形成了跨板块的产业联合体。
比如,该数字化平台医院内部的多个关键医疗场景设计模块化应用,提供空调、电梯、自控、智能化一站式设备及工程服务,让医技楼、手术部、住院病区、门诊药房和后勤指挥中心等不同场景提高效率,相互拉通协作。医院实现医护行走距离减少超25%,效率提升超30%,应急反应速度提升超20%,出错概率减少超15%,能源/碳排放减少超30%。
今年5月,美的医疗提出“TheNextOne”的口号,Next,代表了未来的先进科技,One,代表了智慧化的融合一体,美的医疗要做的,就是针对医疗场景的现实需求,开发更先进的技术、产品与方案,医院Smartinone。
美的医疗正在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为中国医疗产业的智慧化贡献力量。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智慧医疗的转型趋势正在提速。全新的行业正在呼唤下一个医疗巨头的出现。美的医疗,正在承接时代的使命。